在紧张的生产周期中,沈飞整个军机车间生产全部停工,用20多天对150多箱、1万多项工装彻底普查,彻底排除了隐患。
正是以这种精益求精、敢于担当的精神,把首批舰载机做成了精品,其中有的还创造了月飞行架次的科研纪录,甚至超过了装备部队的飞行纪录。
航空发动机,号称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直到2002年,经过不懈奋斗,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才通过国家定型鉴定。但要配装飞机,却还存在很多困难。先是飞机自身需要进行改装,其次是相关设计制造需要大量经费,最重要的是使用首台国产发动机存在一定风险。
关键时刻,罗阳顶住各方压力,坚决支持飞机配装国产发动机,“我们必须支持国产航空发动机。越是困难,越要将自己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搞上去。只有发动机搞上去,中国航空工业才能真正强大”。最终,历经重重困难和考验,在罗阳的全力推动下,国产发动机“昆仑”、“太行”先后配装战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结束了我国不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历史。
“国产发动机技术在不断成熟过程中,还有一段可靠性不断提升的过程。飞机配装国产发动机承担一定风险,弄不好会拖飞机的后腿。”中航工业发动机总经理庞为感慨地说,“如果不是站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没有自主创新的谋略和胆识,很难做出这样的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