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窝点两度换地仍被端,沈阳食品乱世用重典
在张强“制假笔记”的出货明细中,从2010年5月到2011年2月,每天都记录着茄参、百叶等所有产品的发货量,其中以茄参的记录最为详细。但从2011年3月开始,就只剩下百叶和黄喉,茄参消失了。
张强说,茄参利大,但成本也高,一旦被抓损失会很大。沈阳从三月份开始打得严了,所以老板放弃了茄参业务。
据制假犯罪嫌疑人介绍,在过去不到两年时间里,老板先后两次搬家,厂房地点从北大营海鲜市场对过,先搬到十多分钟车程的朱尔屯,最后又搬到了几十公里外的兴隆台镇。
张强说:“因为抓得严了,所以越跑越远。”
尽管黑加工点老板狡兔三窟,但在搬到沈北新区兴隆台镇的第四天,他的第三个窝点就被公安机关端掉了。
亲自参与指挥此案的沈阳市大东区打假办主任陈广信说,由于黑加工点地点多变、隐蔽,工作人员又只有四五个,所以干警们经过近半个月的暗访、摸排,锁定了从北大营海鲜市场到兴隆台镇的线索,并一举打掉了它。
据沈阳市打假办介绍,从4月11日开始的“利剑”行动,全市已经打掉黑食品加工点186个,刑事拘留105人,严厉打击“黑豆芽”、“毒水发制品”的案件,深受百姓赞许。
沈阳市打假办常务副主任郝立志说:“按照统一部署,沈阳的食品打假绝不会是‘一阵风’,我们正在探索、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比如‘无假社区’、‘派出所辖区打假问责制’等活动和制度已经开始,沈阳打假将‘利剑长悬’。”
来源:新华网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