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全面小康建设又有哪些新进展?省统计局、省发改委、省委研究室13日联合发布的年度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对照省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大类25项指标,江苏达标水平继续上升。苏南进一步巩固了建设成果,正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苏中在2010年省辖市全面达标后,实现县县达标;苏北不仅有6个县(市、区)达标,徐州总体达小康更使得苏北达标区域从县级市扩展到省辖市。
“始于2004年开展的监测工作,丈量着江苏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省统计局副局长夏心旻说,和近几年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相呼应,全省小康达标也一直稳步推进。
从省辖市层面看,自2005年苏州、无锡率先达标后,常州、南京、镇江分别于2006年、2007年、2008年达标;2009年,南通在苏中第一个达标,扬州和泰州双双在2010年达标;2011年,徐州成为苏北首个达标市。而县级地区看,2005年昆山等6个县级市在全省首批达标,次年到2011年,全省达标县级地区按年度累计分别为9个、14个、22个、30个、36个和40个。苏北的沛县、建湖、盐都以及苏中的宝应,于2011年成为新达标县(区)。目前全省13个省辖市中,小康达标的有9个,占比七成;在纳入监测的62个县级地区中,达标的有40个,占比65%。
省统计局总统计师刘兴远评价说,江苏全面小康建设年年有进展,达标进程和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南北梯度结构基本吻合。“由于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发展力度的加大,全省县域达标面逐年扩展,体现江苏全面小康建设有了质的提升。”
“不仅省、省辖市总体达小康,而且要努力做到县县达标”,这是江苏对小康建设提出的高要求之一。2009年、2011年,苏南、苏中分别实现了县县达标,而2010年铜山、东台和大丰的达标,则宣示了小康达标在“十一五”期末开始向苏北地区延伸。
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区域发展水平的客观现实看,县与县之间的差距要大于市与市的差距。江苏提出县县达标,正是基于平衡发展的考虑,全面小康建设必须避免因为中心城市的拉动而掩盖了县乡发展的不足。
记者注意到,在2010年全省总体达小康之后,2011年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省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全面建成体现党的十七大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这意味着苏北纳入监测的县级地区要全部达标,一个不能少。没有苏北的全面小康,就谈不上全省更高水平的小康。”刘兴远说。
宋林飞认为,今后一个时期,苏南应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省以及全国做示范;苏中除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外,有条件地区也要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步伐;而苏北则要继续加速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目前,全省未达标的4个省辖市和20个县级地区全部在苏北。
令人欣慰的是,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苏北这个原先的发展“洼地”,已显露出勃勃的后发优势。2011年,苏北人均GDP达到36094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六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进入快速增长期。特别是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苏北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继2005年召开加快苏北振兴工作会议之后,再次专题研究部署苏北发展工作。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颢瀚教授对记者表示,今年召开的苏北工作会议,用更新的思路对苏北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所制定的“新型工业化提速”等“六大行动”为苏北全面小康建设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并为下一步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过渡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据省统计局预测,2012年苏北将有1个省辖市、8到9个县(市、区)达到小康标准,小康达标明显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