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看海、田野汪洋,野蛮填埋是“祸根”
入夏以来,我省苏中、苏南地区接连遭遇大暴雨,很多城市变身“水城”,马路转眼成了“河道”,损失惨重。
究其原因,有很多:城市排污、泄洪管网的老化、损毁严重,缺乏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等。但专家告诉记者,依水筑城,那些大小河流、沟壑是城市的“天然血管”,其天然排水生态系统是任何人工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如今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看似不起眼的河道被野蛮堵塞、填埋,原有的排水机理被人为破坏,造成排水不畅或短路,也是主要“祸根”之一。
暴雨成涝,让城里人在家门口“看海”。而在农村,河道“流”走,一条条“毛细血管”也被堵塞,使得农田旱了灌不上,涝了排不出,经历“冰火两重天”。在7月12日的一场暴雨中,里下河地区一些农田汪洋一片。尽管地方政府领导农民全力抗涝,无奈水路不畅,受灾农民欲哭无泪。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随着一条条河道的“流”走,不少勾起人们记忆的文化传统、水乡习俗以及独特的地方风情也跟着“流”走了。而留下的,就成了物以稀为贵的“宝贝”。“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兴化垛田,留下来的里下河油菜花海成为最值钱的“风景”,今年油菜花开20多天,引来国内外看花客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亿元。一位苏南游客说,大老远跑来看,很是兴奋。看了以后才猛省,这样的风景以前在老家随处可见,但现在都渐渐消失了。
专家指出,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都市和乡村的人们如果离开了那一条条看似不起眼的河流,就要看“天色”过日子,无疑是大自然给人们上的生动一课。“伏笔”也就此埋下,如再不重视河流的多元化价值,下决心纠错扭偏,等待我们的,将是更可怕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