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祠堂
徽派民居与江南木雕的完美融合
祠堂内长达11米的额枋十分少见。
在前面写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后人记住了一代儒将周瑜。
时光飞逝,如今,各地与周瑜有关的遗迹已经难以寻觅,而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高淳县砖墙镇发现的一处周氏宗祠,却意外地与这位三国名将联系在了一起。
据当地《周氏宗谱》记载,周氏宗祠为周瑜后人所建,用以祭祀祖先。此外,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赤壁大战前,周瑜曾在高淳固城湖一带操练水军。周瑜当年是否曾在高淳练过兵?练兵是为了打赤壁之战吗?带着这些疑问,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上月前往高淳县砖墙镇开始了寻访之旅。
追根溯源
文化认同和对号入座同样重要
传说和正史
都值得重视
刘根生
高淳县砖墙镇三和村周典刚老人说起先人周瑜故事时如数家珍,其神采飞扬状,很容易让人联想“公瑾当年”。问及“为何如此痴迷周瑜故事,又为何不断呼吁保护周氏宗祠”,周典刚老人说:这是为纪念先人,更是为了能让砖墙镇三和村成为“历史文化名村”。这又让人禁不住想到那句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或许是周郎英姿太令人神往,我们对“三国周瑜曾在固城湖练兵”之说也更感兴趣。如果此说得到史料和更多实物印证,周典刚老人及当地人之愿就绝不会是个“奢望 ”。其影响到底会有多大?恐怕今天还难以估量。对此,我们确实不应小视。尽管专家对“三国周瑜曾在固城湖练兵”意见不同,尽管此说相当大成分还仅限于“传说”,但这也没什么。民间传说和正史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我们当看到,传说并不代表“没有”,一旦证实,传说就成了历史;传说难免有误,可我们应努力“去伪存真”;或许传说就是个传说,但美丽传说往往总和美好期盼相联,其中自有审美价值。开发利用好民间传说,照旧有良好效益。比如《印象·刘三姐》,如今已是桂林市著名文化品牌。其创意,就源于“一个美丽传说”。就“昔日周郎练兵处”而言,周氏宗祠也已为我们探索发现其遗址遗迹提供了踪影,为我们发掘梳理“三国”文化资源打开了入口。
前些时,“李白故里之争”成为舆论焦点。四川江油与湖北安陆两个城市都说自家是“李白故里 ”,彼此除了“唇枪舌剑”,还准备“对簿公堂”。有人说,名人故里之争实质上是经济利益之争。这或许有些道理,但也不尽然。历史名人对一个地方,不仅意味着“拉动旅游”等,更意味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服务于构建精神家园。文化传说和正史同样值得我们重视,深层含义就在于此。
南京历史悠久,中国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都曾在南京创造过辉煌,也为我们留下了大批宝贵文化遗产。但越是文化遗产多,越是要防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越是要防止“宝贝太多反而不太当回事”。相信周氏宗祠定会得到有效保护,“昔日周郎练兵处”也定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