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写在军旗上的忠诚——人民军队牢记和践行我军根本宗旨纪实

2012-07-31 16:29:16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清晨,当嘹亮的军号唤醒座座军营的时候,一面面鲜艳的八一军旗伴随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在祖国万里河山迎风飘扬。

在人民军队迎来第85个建军节前夕,记者走进大江南北的一座座军营,记录下官兵们牢记和践行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足迹。

人民子弟兵,把自己对祖国与人民的深情厚爱,用生命和忠诚,写在了鲜红的军旗上。

一切为了人民:危难之际冲得出!

这是一场从来没有遭遇过的超大城市抗洪战斗。

7月21日,61年不遇的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了首都北京。近20小时持续不断的强降雨,使北京主城区广渠门桥、莲花桥等多处低洼路段立即成湖,最深处水位达到4米左右。

房山、丰台、通州等郊区发生山洪,126处村庄受淹,5200多群众被困,77人遇难。

灾情发生后,北京军区和驻京部队数万名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立即出动,火速赶赴灾害严重的地区和路段救人抢险。

狂风暴雨中,驻京部队、武警和消防官兵连续57个小时轮番作业,救人、转移、排水、抢修道路、搬运物资、搭建帐篷,医治伤员,安抚慰问受灾群众。

灾难降临时,子弟兵总是迎难而上。

2010年8月8日,特大泥石流突然袭击甘肃舟曲县城。顷刻之间,舟曲大半个县城被毀,1200多名群众被泥石流掩埋,数万群众无家可归。

危难之际,兰州军区某集团军防化团连夜紧急出动。在受灾最严重的三眼峪,全团600多名官兵,用工具挖、用双手刨,到达后仅用半个小时就从废墟下救出第一个被埋群众。进入灾区3天,防化团就搜救地域5万多平方米,救助群众3000多名,从废墟中成功救出18名幸存者、挖出100多具遇难者遗体。

这,仅是众多参加舟曲救灾部队中的普通一支。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

17万解放军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闻风出动,从四面八方火速赶赴灾区,从死神手中抢回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老乡一天不住进板房,我就一天不休息”。6月18日,连续工作了32天的武文斌,在为受灾群众搭建临时活动板房时因过度劳累光荣牺牲,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

武文斌遗体火化的那一天,都江堰数十万群众用撒满青草和鲜花的道路为英雄送行。60里长路,120里人墙海洋,刚刚哭泣过的都江堰,热泪纷飞。许多老人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英雄的骨灰盒上;一些孩子端来热乎乎的饭菜敬献在英雄的灵前。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悼念为他们献出生命的子弟兵。

2010年春天,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上万名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紧急出动,在生命禁区的4000米高原,奏响一曲藏汉一家亲,军民鱼水情的生命凯歌。

陕北绥德街头。子洲县双目失明的杨玉华老奶奶乘长途汽车来到绥德时,16岁的孙女癫痫病发作,口吐白沫,不省人事。

这时,外出执行完任务准备返回部队的驻地某团朱玉林等3名战士正好从这里经过。他们立即上前,背起小姑娘,搀扶老人到了附近医院,并悄悄为老人交上了医疗费。他们还从部队打来热乎乎的饭菜,送上慰问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帮助照料老人和生病的孩子。一连几天,老人用心感受着这一切,泪水一次次打湿了衣襟……

杨玉华老人说:“虽然我啥都看不见,但我知道你们人民的子弟兵!”

南昌的烽火记得,井冈的毛竹记得,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记得,延安的窑洞记得……一路走来,时间变了,任务变了,环境变了,时代变了,但人民军队红色的旗帜一天都不曾改变。在危难之际,猎猎军旗总是飘扬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灾难一次次考验着人民军队,子弟兵一次次用行动书写不变的忠诚。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全军和武警部队参与各种抢险救援共50多万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焦点图片

世界各地不同寻常的“奇葩”住所

美摄影师拍摄黑熊萌照 弹琴拍照样样精通

一组图教你鉴赏15种画派

浙江杭州:洪水冲毁养鳖场 众人纷纷下河捉“王八”

精彩热图

斯诺登父亲飞抵莫斯科

利总理召开新闻发布会

美联储首位女掌门出炉

李亚鹏初恋女友照

精彩热图

浙江温岭挖出明清孔庙龟趺 “咬牙闭嘴”颇为罕见

余姚人造“船”出行[高清组图]

余姚:居民灾后自救忙

上海:“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完成大修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