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的目标要求,他立即组织中心工作人员对此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小型试验,努力将教育改革向“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目标推进。
要实现从考试到评价的转变,在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还需要有一个高水平的团队,以解决科学命题、科学测量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支撑能力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最为关键的是,如何找到改革的志同道合者?
2010年11月的一天晚上,在昆明的一家宾馆里,来云南参加“两基国检”的戴家干与云南省招生考试院院长、云南省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华山就高考改革做了深入交流。
听说考试中心正在海南做考试评价的改革试点时,朱华山主动提出申请,“云南虽然地处西部,但这些年来,无论是改革的外部环境,还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性建设,我们都具备参与这项改革的条件!”
将自主招生与多元评价尽快对接
向学生提供多元评价的报告,这只是高考改革走出的最初一步。但在进入招生环节以后,学校按照高考总分排名,由高分到低分录取的方式基本没有改变。
一直对改革怀有紧迫感的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不甘于此。他说:“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那种头痛治头,脚痛治脚,支离破碎,永远陷于点上的改革只会制造新的矛盾。看准了的事情就应该大胆去干!改革不能总是慢慢等,慢慢来,因为那么多的学生、那么多家长早已等不起了!”
尽管教育部考试中心小心翼翼再三强调要把握好高考改革的节奏,但敢冒风险的罗崇敏还是要在自己权力所及的范围内知难前行。日前,云南省教育厅已作出决定,从今年开始,省属高校将推行高校院系专家录取制。招办将考生按院系或大类投档,各校组成的专家团队在客观分析考生的综合素质情况之后,提出是否录取的建议。新生入校以后,要根据其特点进行一年跟踪,然后再确定个人的专业培养方向。
这一举措,意味着云南方面已在主动尝试将自主招生与多元评价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高考制度的改革。
其实,不只是在高层,基层不少与高考相关的改革也处于静悄悄的进行之中。
云南是有色金属的故乡,而矿业冶金专业强又是中南大学的一个鲜明特色。7月2日上午,由中南大学与云南省教育厅两家共同尝试的另一种形式的高考改革——高考之后进行自主招生的面试工作在云南财经大学启动。
具体做法是,在原有的招生计划之外,中南大学再拿出100个名额对云南进行定向招生,云南则为其单独设置一个自主招生的特殊批次,将一本分数线以上、以中南大学为第一志愿的700多名考生作为对象,按照招生计划的两倍人数进行初选,然后由中南大学派出的专家团队按照考生总分成绩+单科成绩+面试进行综合评定的方式择优录取。未被录取者不影响后面的正常录取。
实际上,中南大学将自主招生放在高考之后的做法已在湖南省内试行了两年,效果很好。对学生来说,大大减轻了在高考之前因提前备战自主招生考试带来的沉重负担;根据高考后的成绩和个人兴趣来选择志愿,避免了盲目性,减少了功利性。对高校来说,运用高考的成绩帮助筛选学生,既减少了学校单独组织考试的巨大成本,也增强了学校自主招生的主动性。
有资深专家认为,这一方法与目前普遍实行的考前自主招生最大的不同在于,以前学生参加自主招生是入门资格,高考成绩是结果;现在是高考成绩是入门资格,学校自主招生是结果。也就是说,考后自主招生既让更多的学生真正拥有了选择权,也让更多的学校拥有了自主权。
据悉,中南大学将高考后自主招生的做法拿到省外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试验,是有关部门今年批准的唯一一家改革试点。
“将学生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改变学生学非所长、一考定终身的困境;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让学校通过自主招生办出各自特色。”让人尽其才,这是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将中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