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反映导游拿高回扣的报道,把海南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从2012年春节的“宰客门”,到安徽老人因遭遇旅游陷阱给海南省长写投诉信,再到本次的导游高回扣事件,海南旅游业好似“乱象难止”。问题出在哪?记者走访导游、旅行社、旅游协会及旅游管理专家,一探究竟。
导游为何拿回扣?
无合同无工资无社保
依靠购物找回“利润”
小曾做导游只坚持了半年,今年便回到培训师岗位。
“压力太大了,接一个低价团,每天每位游客接待费亏损三四百元,需要增加三四个景点或购物点才能补回来。如果亏空补不上,就得自己掏钱‘填坑’。”小曾说。
当记者说到“回扣”时,小曾立刻纠正:“我们业界都叫‘佣金’,属于合理收入。导游没有工资,没有社保,唯一的收入就是它。”
小曾介绍,佣金的比例,由旅行社和购物点商家约定,通常为20%—30%。商家先把佣金给旅行社,旅行社再与导游结算。导游只要拿到出团行程单,便和旅行社形成“自然”合作关系。行程结束,双方结算佣金,合作关系终止。
“只有接团费较高的旅行团,才能正儿八经拿到导游服务费。”小曾说,“作为导游,我们更喜欢接高价团,每天拿200元的导游服务费,压力不那么大。可惜高价团不多。”
对此,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王衍用表示,一些旅行社为拉拢客源,采用“零负团费”的营销方式,通过降低旅游质量、增加旅游购物消费“找回”利润。同时,为了降低风险,旅行社将矛盾转嫁到导游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