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客运管理处工作人员陈滨说,从政策的角度讲,目前郑州市不支持合乘出租车,因为在之前的拼车过程中,乘客和司机经常出现纠纷,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新的拼车收费标准一直没有出台。
陈滨:我们一般是不主张拼车的,拼车这个东西没有一个收费标准,因为拼车会产生很多的服务纠纷。
旧的标准废止,的哥“土办法”被否决,新的标准又千呼万唤难出来。郑州不是个案。面对人多车少的“卖方市场”,打车难拼车更难似乎已成痼疾。其实,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日渐增多,拼车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与其回避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如通过引导,规范,建立个人的信用系统,让拼车进入到合法合规的渠道,为乘客提供方便,也能为城市交通拥堵减轻一份压力。 “地铁挤、公车慢、打车难”这已经成了现在很多地方的通病。尤其到了上下班高峰时段或遇到恶劣天气,选择出租车出行更是难于上青天。打车难催生出诸多无奈,的哥拒载、趴窝,乘客打黑车、投诉拒载,双方都有一肚子苦水。
为了缓解打车难的困境,江西南昌市今年开始在10辆出租车上安装了新型的计价器,最多可同时为4名乘客分别计价,也就是俗称的“拼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