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公司商务用酒、政府政务用酒基本都采取团购的方式,这样整体议价更划算些。” 常瑞说,每到年底年初,常瑞的“大客户”们都会发来订单,“最少的也要100瓶以上,多的要几千瓶,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有。货少的时候,买家要先交定金,才能保证量。货多的时候,我们就要压点价,适当打点一下关系,争取销量。”
但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强调的“三公经费”零增长要求对于高端白酒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长期以来,‘三公消费’一直是白酒行业消费主力,国家限制‘三公消费’在白酒领域的支出会使白酒消费量大大降低。”梁铭宣分析说。“从另一个角度看,政府的做法也是对白酒市场的一种修正,适当压缩行业的增长空间,对于整个白酒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利大于弊的。”
两会后,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率先公布消息称,重庆市机关事务局严格控制政务接待经费支出,不购置不使用茅台酒等高档烟酒,确保2012年政务接待经费支出实现零增长。
此消息一传出,3月27日,酿酒板块以2.18%的跌幅领衔A股,白酒股的两大龙头贵州茅台和五粮液分别下跌6.37%和6.5%,创下两只股票今年以来单日跌幅之最。
两个月后,“禁酒令”在操作层面初显威力。重庆市巴南区政府接待办工作人员称,受“三公经费”新规影响,白酒已由泸州老窖换成重庆本地产的诗仙太白酒。此外,当地经销商称,有地方政府人事部门购酒,已从茅台换成红花郎。
“此前,大家都在观望,甚至有很多投资者在趁机囤货、抄底,因为‘三公经费’公开都是需要较长时间的,控制自然也需要一个过程。”常瑞透露说,“直到重庆对‘禁酒令’做出反应,市场上才出现真正的价格波动。”
今年5月,中国白酒业遭遇十年来最大规模的降价潮。据白酒终端零售价格曲线图统计显示,53度飞天茅台的价格从今年3月的2046元/瓶下降至1676.5元/瓶,跌幅约为18%;52度五粮液的零售价格从今年1月的1185元/瓶下降至1159元/瓶,降幅约为2%;52度水井坊的零售价格从今年3月的826元/瓶下降到791元/瓶,降幅为4%。
“三公消费”真的压住了高端白酒的旺盛期吗?“影响有限。”白酒类营销专家铁犁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认为,“政府开支在财务上可以用其他名目代替,并且高档酒消费的出资方很大部分是公司,真正用于高档白酒的‘三公经费’只占一部分。”
“降价是暂时的,现在价格已经回升了。茅台和五粮液的价格几乎回到了今年3月的价位。”常瑞说,“白酒的上升期还远没有结束。”
成本难计,营销花了大价钱
2011年,各大高端白酒品牌像赛跑一样疯狂提价。
仅以茅台为例, 2011年5月,53度飞天茅台售价为1280元/瓶,此后,每月每瓶上涨100元,直至今年1月,53度飞天茅台涨至历史最高位2300元/瓶。五粮液、剑南春、国窖1573、酒鬼、洋河等紧随其后,也纷纷加入涨价行列。
“高端白酒品牌之所以敢于接连提价,尤其是每逢节假日时间大幅提价,一是因为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特殊优势的市场地位,二是对供货渠道拥有超强的控制力,可以通过调剂供货影响价格。”铁犁分析说。
白酒的成本和利润往往难以计算。“仅论最低成本,白酒都是粮食发酵,并不贵,但关键在于产酒环境、酿造工艺和酒窖,比如茅台,只有那个镇具有微生物自然条件,比如泸州老窖,酒窖有百年历史,是文物,再比如汾酒,酿造工艺经过千年传承,这其中的价格是无法准确估算的。”陈默透露说,“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高端白酒的利润是很高的,除了茅台,其它白酒企业都在营销上花了大价钱。”
但随着产量过剩吹起的泡沫越来越大,各大高端白酒品牌也感受到了增速下降、利润降低的危机。“茅台直营店从去年10月开始筹备,直到今年4月下旬才开始营业,也是希望从自身销售体系完成调整动作,主动引导价格。”常瑞介绍说。
同样控量保价的还有五粮液和泸州老窖。今年5月,泸州老窖发出紧急通知,全面停止分销奖励和通路促销活动,全国经典装国窖1573的供应量在年初规划基础上调减1000多吨——相当于2011年总销售量的近三分之一,并对全国经销商客户暂停发货。
“减少产量是为了控量保价,对于高端白酒来说,只有控制住价格,才能保住品牌。”张良表示。
在“饥饿营销”的策略下,销售端,高端白酒“一瓶难求”,生产端,高端白酒企业却在大幅扩大产能。
根据各上市公司财报可以发现,贵州茅台计划2015年产量达到4.5万吨,3年内累计增加36%;五粮液2013年计划扩产10万吨;泸州老窖与山西汾酒超过10万吨的项目都将在2015年计划完工。
“高端白酒市场确实存在产能过剩情况,缘于存货过多,产能虚增。”陈默分析,“中国白酒产业资本整合、集中化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但必须要注意白酒产能的急速扩张,警惕快速膨胀的产能扩张背后潜在的泡沫风险。”
这场狂欢盛宴还能持续多久?厂家、消费者、投资者都在等待。(记者 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