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议价天平失衡 银行巨额“特许利润”难持续

2012-02-22 09:33:02 来源:经济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2011年总资产113.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商业银行2011年净利润达1.04万亿元,相比2010年的7637亿元,增长率达36.34%。在113.28万亿元总资产中,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为53.63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47.3%;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18.37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6.2%。

利润保持3成左右的年增速是银行业数年来的“惯例”,因此有人将其定义为“旱涝保收”的行业;服务收费项目的大幅增加不断为中间业务发展“添砖加瓦”。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目前规定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的利差保护格局,使得部分银行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享受了隐形的巨额“特许利润”,这种高增长模式难以长期持续。

贷款议价天平失衡 银行巨额“特许利润”难持续

利差成为盈利法宝

靠低息吸收存款、高息放出贷款获得的利润,占据了银行利润的八成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商业银行利润近年来一直保持高增速,这与我国金融体制完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趋于合理、经营能力增强和盈利渠道多元化等因素密不可分。尤其是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已经从过去占整体利润几个百分点,跃居去年将近20个百分点,银行业利润大幅增加首先应归功于改革。

“单从去年来看,商业银行业绩增长受以下几方面因素推动:一是受益于宏观经济增长带动贷款总量提升,促进了银行业资产规模的增长;二是总体资产质量稳定,与上一个经济周期相比,信贷成本得到较好控制;三是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利差保持相对稳定。”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周昆平认为。

但是,在这些推动因素中,舆论普遍把“特许利润”的来源指向存贷款利差带来的高收入。从盈利模式看,利差收入是中国银行业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度普遍超过80%。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商业银行2010年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为17.5%,2011年上升至19.3%,也就是说,银行靠低息吸收存款、高息放出贷款获得的利润,占据了银行利润的八成以上。

贷款议价天平失衡

货币政策偏紧、信贷额度紧缩、信贷资金供不应求,挤压了借款方议价的空间

从公开的数据看,带动银行利差迅速攀升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于贷款利率的快速反弹,商业银行新增贷款议价能力在2011年三、四季度达到历史高点。出于风险防范等因素的考虑,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方面也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此外,在2011年货币政策偏紧、信贷额度紧缩的情况下,信贷资金供不应求,这也给了银行议价的空间。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如果放在全球范围横向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并不算很高。从利润与收入、成本关系的角度来看,近年来银行利润高增长不应简单归纳为利差的增加,也与银行自身良好的成本管控能力有关。我国银行业的收入构成中,非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正在呈现上升趋势。例如,2010年我国银行业非息收入在净利润中的占比为17.5%,去年已上升到19.3%。

合理降低准入门槛

推进利率市场化、降低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等金融改革势在必行

尽管商业银行利润保持了多年高速增长,但业界普遍认为,银行业产生高利润的土壤正在逐步消失,一个竞争更加充分、选择更为多样的金融环境正在形成。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陈宪认为,利率市场化推进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当前抑制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央行正通过不对称加息的方式,逐步放松银行存贷款的利率限制。这无疑会使银行资金成本提高,存贷款利差逐步缩小,利润高速增长不可持续。”陈宪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认为,消弭公众对“特许利润”的质疑,一方面要打破商业银行的垄断局面,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扶持民间金融并将其纳入合法化、阳光化的轨道。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不要一味“垒大户”,而应将目光投向中小企业、加大对文化创意、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探索差异化金融服务,提高定价能力和资本回报率。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于姝楠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利差水平 贷款利率 银行资金 银行利差 议价能力  

精彩热图

UFO再度降临

走进神秘的尼泊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