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肥羊“养肥”便卖 本土优秀品牌不断流失

2012-02-08 09:41:04 来源:工人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本土优质品牌为何流失

近年来,以苏泊尔、大宝、中华牙膏、南孚电池、白加黑、舒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品牌在国家商务部批准之下陆续被外资收购,致使中国部分行业已近乎沦陷。

在如今全球竞争浪潮中,外资品牌对中国本土品牌采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买,买了之后就束之高阁”的传统策略,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资产惨遭流失。

但是,仔细研究这些外资收购案例不难发现,绝大多数被收购的民族品牌并非都是面临着市场业绩严重亏损、近乎倒闭,其中也不乏一些市场业绩表现良好的优质品牌。令人费解的是,这些优质品牌为何不独自做大做强,而是走上“自废武功”的道路呢?

业内专家分析称:关联企业间体制诟病是其原因之一。由于关联企业间资金的不科学、不合理运作,致使资金链吃紧,这种背景下,忍痛割爱自有优质品牌也就顺理成章。

正如东盛科技无奈将其子品牌“白加黑”转让给德国拜耳集团就是很明显的案例。“白加黑”等品牌是东盛最具代表性的优良资产,这些品牌在2005年的销售额为3.308亿元人民币。但由于东盛科技被大股东东盛集团和二股东东盛药业占用金额一度达15.88亿元;另外存在累计未披露对外担保达9.56亿元,东盛资金链全线告急,无奈之下,在商务部批准后,东盛科技将“白加黑”等优质子品牌以10.72亿元人民币忍痛出售给德国拜耳集团,从而促成了迄今为止中国制药领域最大的一起外资并购案。

“而滑稽的企业竞争策略是民族优质品牌被收购的另一个因素。”上述专家称,一些企业往往在主观认为品牌业绩长时间无法突破的情况下选择引入外资,通过将大部分股权出售给外资品牌的方式进行合作经营。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品牌在此之前市场业绩并不亏损。

原本属于丝宝集团的舒蕾、风影、顺爽和美涛四大护发品牌,就因此委身外资拜尔斯道夫旗下。本想借助拜尔斯道夫的力量,扩大丝宝四大品牌的市场份额,但丝宝集团却忽略了外资收购中国本土品牌“买了之后就束之高阁”的策略,忽视了类似“红心”等一大批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控股之后无助、无奈的局面。

此外,据记者了解,中国本土优质品牌被不合理贱卖也不排除部分地方政府不良的动机和商务部缺乏监管等原因。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小肥羊 民族品牌 品牌影响力 白加黑 世界品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非遗保护成果展开幕

历年春晚"流行语"见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