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投入机器人作业 专家称可防员工跳楼悲剧

2012-01-13 09:17:34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目击富士康“机器人”:外形各异 动作单调

记者 张羽 刘翔霄 魏飚 山西晋城 太原报道

“2010年开始,富士康研发出的首批机器人已经在山西晋城园区投产,2011年这一园区的机器人产能将达到一万台。”

在考察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区时,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证实了富士康将在“三年内造百万台机器人”的计划。

当日,《经济参考报》记者跟随郭台铭一行,与神秘的富士康机器人谋得一见。

郭台铭说:“我们希望人不再被机器控制,而是人来控制机器,把单调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让员工解放出来。”

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工作

富士康晋城工业园区位于山西东南部的晋城市,是富士康近年在山西太原、大同等地设立的园区之一。然而,不同于别处的是,这里却成为了富士康历史上实施机器人战略的首块“试验田”。

在园区一处厂房的入口处,记者看到了一台两米多高的卡通机器人。棱角分明的四肢,方形的脑袋,他正伸出一只手,在向来客招手欢呼。

走近后仔细辨别,记者才发现,原来这是一台模型机器人,硬纸壳做的外形,而后被刷上绿色的油漆。

但在这台模型机器人的头顶之上,整个二楼一层的某个区域都布满了“货真价实”的机器人。在富士康内部,这些“机器人”被称为Foxbot。

准确地说,这些机器人目前尚且应被称作“机械手”。它们有的像螃蟹腿,有的像升降机,有的正在重复左转,有的无休止地外旋,外形各异,千奇百怪,各自在做着抡、砸、锤以及各种难以命名的动作。

粗略数去,这些机械手的数量有数千台。它们的动作看似呆板,简单而重复,但经过一定时期的磨合、矫正,将逐步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与一线生产工人的8小时工作制相比,这些机器人可以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

富士康总裁郭台铭介绍说,2010年开始,富士康研发出的首批机器人已经在晋城园区投产,今年这一园区的机器人产能将达到一万台。

把单调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

“把单调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这是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发出的一个信号。”———研制机器人耗资不菲,但郭台铭对此心意坚定。他向记者解释了富士康“机器人战略”的三层含义:

首先,机器人将用于“协助”而非“替代”人类。按照这位总裁的设想,未来在某些车间,机器人将扮演生产的“主角”。它们可能出现在抛光、打磨、镭射打标、焊接、喷涂等多个作业岗位。与人类相比,它们更适合在易燃易爆等危险环境中作业。

其次,这些机器人不会外购,而是由富士康自主研发制造。目前,富士康拥有机器人制造硬件、关键零组件、软件、系统集成以及远端遥控等五项技术。早在2007年,自动化机器人事业处就已成立。

第三,多数机器人适用于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岗位,其智能还将不断提升。眼下,这些机械手的智慧仅相当于3至6岁的人类,富士康对此设定了更高的目标。

“未来,我们希望设计师能将更多的人间智慧写成程式,转化成机器人的头脑,使其智慧等同于18岁的人类。”郭台铭说。

相关人士透露,未来5年,富士康机器人项目在晋城的投资将达到90亿元,产值可突破500亿元。

员工命运与机器人紧密相连

2016年,富士康科技集团将在实现晋城建成“世界最大智能化机器人生产基地”。面对机器人的到来,这里的年轻员工们有没有激烈的心理斗争?

“你们干的活机器人能干吗?”在富士康晋城科技园区,记者问身旁路过的几位员工。

员工答:“可以吧。现在的科技太发达了,靠高科技研发肯定会实现。”

“怕不怕机器人抢饭碗?”

“有点担心。”

“机器人比你们好在哪里?”

“不会累,一个机器人可以顶好几个员工,不会受伤,等等。”

按照富士康规划,未来三年,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数量将逐步增加,以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而这些机器人的诞生和应用将全部放在晋城,这将使富士康“创造第四个世界第一”。

但与这些机器人直接相关的,莫过于生产一线的那些年轻人。此时此刻,他们既渴望机器人的到来能将自身从单调、枯燥的生产一线中解放出来,却又不能完全消除可能被机器人“替代”的恐慌和不安。

对于机器人与人力的分工配置,是富士康即将面临的又一场巨大考验。

人力将转移到更高的附加值上

除了企业本身的转型,在郭台铭看来,对于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而言,富士康造机器人的举动仍另有深意。

“中国要成为制造业王国,成败之举在于把人口红利变为头脑红利。”他说。

过去几年,富士康所拥有的120万员工,将其打造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但是,整天面对冰冷无情的生产机器,单调、高负荷的劳动,以及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催生了富士康员工跳楼悲剧的重复上演。

“N连跳事件”显然对富士康深有触动———在全球制造业的激烈竞争中,“劳动力密集”并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在考虑优效资源配置的同时,人性化的关怀仍是企业立足之本。对任何民营企业来说,道理都是如此。

在重新审视包括富士康在内的全球制造业未来发展之路后,这位靠代工起家的“世界500强企业”老总得出如下结论———“要给员工更高的工资。他们的力量不在于制造,而在于创新。这符合人性化管理的趋势,符合中国80后、90后一代的心理特征。”

按照富士康的设想,随着机器人的投产使用,人力将被转移到更高的附加值上。

“富士康的年轻人将重新学习操控机器人软件、应用和维修,变为机器人的应用工程师和软件工 程 师 , 通 过 操 作 机 器 人的 手 和 关 节 来 完 成 生产。”郭台铭说。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马原

编辑: 马原  标签: 机器人 人口红利 机器人可 富士康科技 机器人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世上十大奇特杂交动物

新生宝宝的白日梦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