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光小镇到休闲小镇的两次转型,乌镇发展了地方经济。而此次文化乌镇的转型,在一些人看来,是将发展重心从经济基础转到上层建筑,让乌镇的形象更立体。
黄磊的心愿也是如此,即通过戏剧节,将乌镇做成一张名片,进而展示中国的热情、创意、包容、开放。
在陈向宏看来,乌镇模式是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注重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传承之中勇于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古镇模式的创新、国际性节庆模式的创新都应包括在内。
“因此,乌镇的发展没有急转弯,而是朝着对的路走下去。”陈向宏说。
一种理念
“坚持民间、非营利的方式”,推动乌镇迈向国际文化小镇
2013乌镇戏剧节的年度主题是“映”,取“戏剧映出生活的多彩,生活映出戏剧的变幻”之意。主办方解释,戏剧节就是要呈现中外艺术、现代与传统、生活与舞台、观众与大师的相互映射。赖声川期待,在乌镇,不但有古今的交流,还有中西的碰撞,期待“1+1”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首届乌镇戏剧节投资了5亿元,但陈向宏并不着急盈利,他甚至不太担心戏剧节的发展方向。陈向宏说,乌镇就是戏剧节最大的舞台,给有梦想、有创意、有能力的人提供平台,“让乌镇和戏剧节和风细雨般地发展。”
虽然“非营利”是乌镇的态度,但是一些人对此仍有微词:乌镇西栅景区门票120元,《如梦之梦》、《铁轨之舞》的票价不菲,很多人因此与戏剧绝缘。
对此,主办方解释,6台经典剧目演出拥有品质保证,票价根据目前演出市场情况而定,但青年竞赛展演和讲座则是免费开放。此外,嘉年华的艺术表演阵容强大,艺术表演团体以乌镇西栅的木屋、石桥、巷陌甚至乌篷船为舞台免费表演。“戏剧节的观众是所有人,希望能让更多人加入戏剧的狂欢。”
也有人提出疑问:大剧院盖好了,戏剧节办起来了,软件如何跟上,演出能否常态化?
“就像乌镇的一句宣传语:来过,不曾离开。我们不会走,戏剧节会以民间、非营利的方式一年年坚持下去,我们还计划每年的7月、8月可以举办儿童戏剧节、戏剧营,今后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这是黄磊的回答。
“除了戏剧节,我们还将开展美术交流等艺术活动。”陈向宏所说的美术活动,是指正在建设中的木心美术馆。这座美术馆由著名设计师贝聿铭担任设计,画家陈丹青任馆长。
“就像阿维尼翁戏剧节、爱丁堡戏剧节对两个欧洲城市的带动作用一样,乌镇借助戏剧节而成为一个国际文化小镇,为什么不可以呢?”乌镇戏剧节总策划丁乃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