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开了酒坊的演员黄磊,正是乌镇戏剧节的发起者。2002年,他为了拍摄电视剧而到乌镇取景。“那个时候我30多岁,走进小镇已是黄昏,小巷中静悄悄的,各家各户在做饭,炊烟袅袅,这一切都似曾相识,我感觉我属于这里。”黄磊说。
缘分就此注定。2007年,黄磊萌生了在乌镇办国际戏剧节的念头。“乌镇的纯净和净化灵魂的戏剧有某种契合。”他和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向宏一拍即合,一个人的梦变成了两个人的梦,黄磊拉来了赖声川和丁乃竺夫妇、孟京辉等戏剧界朋友,然后是更多人的加入——乌镇成了筑梦之地。
乌镇原本并没有大剧院。在3年时间内,乌镇耗资4亿元建成了大剧院(见右下图)。大剧院占地面积5.4万多平方米,与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小镇相映成辉。
除了大剧院,沈家戏院、国乐剧院、蚌湾剧院等小剧场散落在乌镇西栅景区河岸两边。“在戏剧节期间,这些小剧场将展演12部青年导演的作品,让青年创作者有机会交流学习。”来自台湾的戏剧导演赖声川说。
青年竞赛单元的参赛者、墨剧团的肖璐然放下北京的工作,来到乌镇。她说,戏剧老师们给了自己很多从创意到技术的指导和帮助,她特别珍惜这个机会、这样一段专属的戏剧时光。
戏剧节期间,来到乌镇的游客、戏剧爱好者可以去剧院看一场经典演出,在厅堂聆听讲座,在巷口偶遇名家,在街头加入艺术表演的狂欢。“乌镇戏剧节看重的是文化的浸润,让戏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赖声川说。
一条轨迹
“选择文化小镇的建设模式,形成文化向心力”
作为土生土长的乌镇人,戏剧节发起人之一、也是“乌镇模式”的缔造者陈向宏,已经将乌镇从单一产品向古镇旅游、养生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多元体系转变。
“目前国内古镇发展有好几条道路,要么在景区内办节庆活动,要么用大型场景演出吸引游客。”陈向宏选择了建设文化小镇,以戏剧节为契机,以文化带动旅游,形成文化向心力和文化辐射力。
这和他一向秉持的理念息息相关,陈向宏始终认为,乌镇是一座博物馆,拿出什么、拿进什么,都要小心翼翼。
1999年,乌镇一期开发首推东栅片区,遵循整体保护与整体开发的思路,即对所有历史街区的房屋及商业网点,按照“以旧修旧、修旧如故”的原则,尽力保护乌镇的原真性。二期工程的保护建设从2003年开始,西栅的建设着眼于古镇保护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休闲古镇”。2007年,乌镇西栅景区改造完成,实现了原汁原味的中国江南水乡与世界一流休闲体验型度假区的结合。2012年,乌镇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在全国单个景区的排名中,乌镇位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