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3日,30万同胞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惨案中遇难70周年纪念日,历经两年扩建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记者走进“和平之舟”形状的纪念馆,感受到的是历史真相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深切呼唤。
反映70年前的历史真相
这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展馆外景(12月11日摄)。 投资3亿多元扩建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于12月13日正式竣工开放。纪念馆扩建工程将新老展馆融为一体,建筑面积扩大为2.5万平方米,展示的文物从100多件增加为3000多件。(新华社记者孙参 摄)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城西江东门地区,最初兴建于1985年。2003年,纪念馆对社会免费开放,年参观人数增加到220多万人。由于原馆狭小的展览空间无法满足大流量观众的接待需要,加上馆舍老化、设施陈旧,2005年,国家投入3亿多元对纪念馆进行扩建。
与原馆相比,新馆的占地面积增长了3倍,达7.4万平方米,展示的文物从100多件扩大为3000多件。新馆完整保留了原馆遗址和场馆部分,同时向东西两方延伸。东部拔地而起的高大“船头”是陈列丰富的展厅,周边庄严肃穆的广场可容纳万人集会;中部是原馆的遗址悼念区;西部大片开阔区域是树木葱茏的和平公园。
据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目前展览陈列区达到9000多平方米,“很多文物都是首次面世,如新发现的南京八卦洲埋尸记录、当时金陵女大教师程瑞芳的日记等。”
现在的展览陈列区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名为《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的基本陈列,主要展示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二是名为《胜利1945》的专题陈列,主要展示1874年至1945年间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1945年9月9日南京受降典礼及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以及华北、华南及台湾受降典礼等史料。
纪念馆内还有遇难同胞遗骸遗址陈列,展示的是1985年和1998年两次发掘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骸,用典型、有说服力的图片以及相关文物,简要展示了两次发掘和考证的全过程。
朱成山介绍说,新馆展陈有三个明显的改变。一是内容上新增了南京保卫战的内容,扩充了日军轰炸南京的内容。二是文物及影视资料大量增加,影视资料由4部增加到100多部,特别是近几年新发现的史料、文物等大量运用在新展览中。三是较多地运用了富有说服力、感染力的表现形式。新展增加了当年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的证词;为4000名幸存者等历史证人制作了个性化档案;为当时施援的外籍人士制作了专题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