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由湖南湘雅医院举办的“湘雅珍贵宝宝,大手拉小手”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在该院启动。经过湘雅医院成功救治的100名极低出生体重儿重聚湘雅,接受该院新生儿科专家教授的健康检查,欢度“六一”节。
据湘雅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岳少杰教授介绍,受人口增长、女性育龄推迟、辅助生育技术的滥用、压力环境、孕期并发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二十年来早产儿发病率持续攀升,早产儿不仅增加了家庭的负担,还带来了一连串的社会问题。该院20005年以来救治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300多例,最小胎龄为24周,最小体重600g,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g)的救治成功率从2006年的86%逐渐达到2010年的98%,标志着该院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综合治疗能力已达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建立,新生儿医学的不断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美国一份统计资料表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达98%以上,成功救治最低出生体重是243.8g;在台湾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存活率是98%,低于1000g者存活率是75%;在香港出生体重低于1000g者存活率可达85%,成功救治的最低出生体重是432g。而国内目前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平均为80—91.2%,出生体重低于1000g者存活率平均在70%左右。
1996年,湘雅医院在省内综合性医院中率先成立了具有国际标准的10万级层流新生儿专科病房。在十余年的探索发展中,该院新生儿科形成了一整套针对危重新生儿治疗的有效机制。实施分娩“监产”机制,将医生常规分娩现场监产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早产儿在出生后的第一时间即能得到最佳处理,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提高了窒息复苏的成功率;畅通“绿色通道”,确保高危新生儿生后直接从产房或手术室安全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及时得到进一步的有效处理;强化“鸟巢”式护理,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实施模拟宫内环境,减少光源、声源对的高危新生儿影响,为其提供温暖、安全、舒适的生长环境;推进“生命岛”建设,医院投巨资用于层流新生儿专科病房和层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建设及购置救治设备和仪器,添置了世界最先进的床单位基础配备(100万元/单张床位配置),能满足各种危重新生儿全方位治疗;有效结合中央监控---生命体征、血气监测---血气分析、床旁B超----颅内监测的实时调整模式和脐A—腹主A---血压监测、脐V—下腔V---静脉通路的动态监控体系,为高危新生儿提供最佳个性化的局部环境温度以维持体温的稳定。2010年,湘雅医院新医疗大楼全面启用,新生儿科以此为契机,又开展多项医疗新技术,其中通过脐动插管和脐静脉插管至下腔静脉,又开展多项医疗新技术,其中通过脐动插管至腹主动脉和脐静脉插管之下腔静脉,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有创血压(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为临床救治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同时,岳少杰告诉记者,湘雅医院新生儿科对每一位得到成功救治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都做了档案保存,并通过电话约谈、电子邮件等不同方式进行定期访谈、检测其智力、体格发育等状况,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实施治疗,以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切实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来源: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记者 冯志伟 见习记者 邓洁星)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