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房价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不动产登记,房贷宽松政策,房产税等多项政策备受关注。
去年以来,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正式告别了“黄金时代”,无论从二三线城市,还是北上广深,成交量的大幅降低,库存的激增,都给房地产市场笼罩了一层阴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95036亿元,相比2013年回落9.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2.06亿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
按捺不住的不仅是开发商,严重依赖房地产发展的地方政府也跟着上火,取消限购,买房送户口,提高公积金贷款……可以说地方政府想尽办法,但效果依然不明显,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每况愈下。
低迷了一年的楼市,直到2015年才有了转机,刚过去的2月,北京二手房成交价格连续5月上涨。国家统计局公布 “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一改过去“跌跌不休”的态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定住房消费,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其实,稳定住房消费,是2014年10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扩大六大消费领域之一,此次再次提及,势必对楼市形成利好。
与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对居住特别困难的低保家庭,给予住房救助;还将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及住房公积金等领域改革。这些表述,都被认为是政府在政策上表达对楼市去库存的意愿。
3月1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实施,国土部门明确表示,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核心价值在于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有效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目的并不在于降低房价,因此对楼市的总体影响较为有限。
难怪全国政协委员、海南奥林匹克花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川建说,“2015年楼市有所好转,特别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随着多重利好因素刺激,楼市因刚需会有一个短暂的区域性回暖。一些环境较好、空气清新的省份,房价也可能企稳回升。”
更多的人也在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献计献策。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原主任、住建部专家委员会住房组成员张泓铭认为,对于首次购房,政策应当彻底宽松,首套刚需房的首付比例甚至可以考虑降至一成,同时利率也需要有硬性优惠。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会长张杰庭也表示,政府应补贴首次置业的年轻人,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让年轻人能够交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