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为何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如此高的高度来阐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驱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呢?
上世纪,80,90年代,曾经兴起一阵“下海潮”,知识分子、机关干部国企员工各个群体中都有人下海创业经商,诞生了一大批例如联想、万科、万通这样的业界巨头,相应的成就了柳传志、王石、冯仑这样的企业家。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后悔自己没赶上这一波“致富潮”。
本世纪初,互联网产业蓬勃兴起,又有一批年轻人投入到互联网创业大潮中去,这些年轻人中就包括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不仅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领头羊,也成为中国企业闯荡世界的名片。
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众创新创业,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对大众创新创业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将此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且仅在2014年,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就出台了13个关于促进创业创新的文件,这其中包括了简政放权、金融支持等多个方面的鼓励扶持政策。
今年,国务院又设立了总额在400亿元人民币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来助力创业创新。
面对来自中央政府层面的鼓励与支持,面对众多利好政策,这波创富机会如果再错过,你能忍吗?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给许多年轻人一个追梦的机会,对社会经济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高达近750万人,高校毕业生迎来最难“毕业季”。不仅如此,据预测2015年归国留学人员总数将有近40万,海归就业也成了“问题”。
如此众多的毕业生来“找工作”,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但是,如果转变一下思路,鼓励和帮助大学毕业生中一些有创业能力和意愿的人来“创造工作”,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像“中国合伙人”一样组团创业,不仅自己的就业问题解决了,发展的好还可以吸纳更多的人就业。
其实,近两年不仅仅是高校毕业生,就连许多工作多年的“老鸟”甚至是知名企业的高管大佬也踏上了创业之旅。创业当老板,似乎已经形成了一股风潮。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出现了“创客空间”,创业者们聚在一起分享想法,把想法变成现实。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大幅超额完成了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就业目标,截至2014年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5亿人,比2013年底增加3117.66万人,增长14.26%。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以及服务业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其中,创业公司吸纳就业数量不可忽视。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要顺利完成这个目标,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关键。
传统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超过外贸和投资之和,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器”。
屏蔽此推广内容培育和促进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稳定和拉动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创造新的消费需求,需要创新,来自“草根”的创业者,对普通消费者更加了解,更能够创新出新的产品、新的商业模式,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反过来,人们新的消费需求又需要更多的创新来满足,会激发更多的创新和创业。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的那样,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