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页|时政|经济|市州|商务|投资|外企|名企|旅游|酒店|美食|风情|访谈|专题|图片|进入英文版
Home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City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ies Travel Hotels Food Tradition Specials Photo
湖南双语网> 百姓声音

滴滴与快的合并,打车更方便?

2015-02-15 13:11:54 来源:长沙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国在线

14日,国内最大的两家打车软件公司——滴滴和快的正式宣布合并。从2014年春节前夕的补贴大战至今,这对冤家却在情人节“喜结连理”。对于享受了一年多补贴的用户来说,有许多共同的疑问:两家巨头合并后用户补贴还有吗,打车是变得更难还是更容易?

情人节合并缘起何方?

电影《大话西游》里曾经说过,“有一天当你爱上一个你讨厌的人,这才是最要命的”。对于滴滴和快的来说,最要命的事情还真发生了,而且还就在情人节这天——两个曾经势同水火的对手宣布合并了。

“中国网事”记者采访发现,双方的结合并非“自由恋爱”,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记者从投资方处了解到,本次合并最早是双方的投资方接触,然后是腾讯和阿里之间磋商,最后才是创业者谈判。

昨日,滴滴CEO程维发给内部员工的邮件曝光,揭开了滴滴、快的背后的“爱情故事”。邮件里透露,曾经营销战打得不可开交的滴滴、快的,1月21日互相“看对眼”,22天之后火速“领证”——“1月21日,我(程维)、柳青、Stephen在深圳启动了一个秘密项目:情人节计划,目标在情人节前完成计划,22天后,我们做到了。”根据公开披露的消息,这一次合并,创造了一家中国前10名的互联网公司。

打车“福利”还有吗?

相对于双方合并的消息,用户更关心的还是补贴会取消吗?对此,滴滴打车总裁柳青告诉记者,尽管两家合并了,但出行市场太大,还要通过大量补贴带动市场,吸引新的用户进入。而两家合并后,将对用户做更细化的分析。

不过,失去了“掐架”的对象,双方的补贴力度预计会逐步降低。在快的打车CEO吕传伟的内部邮件中,直陈本次合并主要原因的第一条就是“恶性的大规模、持续烧钱的竞争不可持续”。显然,长时间、高额度的现金补贴已经让资本方和创业者不堪重负。即使未来还会补贴,但动辄免起步价的补贴额度估计会成为传说了。

对于用户来说,尽管补贴会逐渐减少,但是打车可能会更容易了。

此前,滴滴打车不能用支付宝,而快的又不能用微信支付。柳青表示,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选择支付方式。随着两家业务合并,打通第三方支付是大势所趋。

强强合并是否涉及垄断?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软件累计账户数量达1.72亿,而快的和滴滴的市场份额之和为99.8%。如今两家合并,岂不是整个市场就由一家说了算?那么,快的和滴滴合并是否会遭遇反垄断审查呢?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高层否认合并会带来垄断。滴滴打车总裁柳青说:“我们属于出行行业,包括去哪儿、神州租车、Uber或携程都属于出行领域,所以我们不涉及垄断。”

根据2008年施行的《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时,“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对此,长期关注互联网产业的律师赵占领告诉记者,虽然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的市场份额很大,但是他们的销售额并不高,因为大部分钱是交给出租车公司的,专车业务也只是刚刚起步,所以很可能达不到向商务部申报的水平。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反垄断法是制裁垄断行为,例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制定垄断协议等,而没有对市场份额做出限定。因此,除非快的和滴滴有不正当竞争行为,仅靠市场份额无法认定其为垄断。

原因分析

双方死掐一年多

为何22天就“闪婚”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相撕”到“相爱”,让曾经的“死对头”22天“闪婚”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双方合并上市将更有助于IPO及资本方套现;二是双方合并有利于专车、租车市场开拓;三是双方合并将快速聚拢和整合现有资源,强化网络效应优势。

此前,APP打车“烧钱互撕”已经持续一年多。从表面看,是滴滴和快的在开战,其实背后最大的推手是腾讯和阿里巴巴。截至目前,快的打车已经获得四轮融资。今年1月完成了D轮融资,总额6亿美元,日本软银集团领投,阿里巴巴集团、老虎环球基金也参与了此次投资。

而滴滴打车方面,去年12月获得由淡马锡、国际投资集团DST、腾讯主导投资的7亿美元。

“快的和滴滴在明争,阿里和腾讯是暗战。”南京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吕伟说,巨头们的染指使得原本竞争激烈的打车APP市场变得更加风声鹤唳。但巨头们也发现,势均力敌的撕扯、较量并未能做到一家独大,双方只是在打“消耗战”,长此以往必将两败俱伤。

据业内人士透露,2013年底滴滴和快的就曾有过合并意向,但当时滴滴和快的分别联合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推广打车支付,进而引发了持续一年的补贴大战,谈判因此搁浅。

连线长沙

客管部门:

长沙行业电召平台已启动内测将推广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合并后,可以预见的是会减少补贴,回归正常的市场状态。这对政府主导的出租车电召平台的发展是好事,因为消费者在选择打车软件的时候,考虑更多的不是哪个更便宜,而是哪个更容易打到车且更有安全保障。”市客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同时透露,上周五,由政府主导的行业电召平台已在长沙100台津湘出租车上装上了终端系统,目前正在进行内测。测试完成并完善后,年内将在长沙所有出租车上推行。

和目前市民使用的打车软件不同,行业电召平台只会向一定范围内的空车发送信息,以保证安全运营。此外,还会对驾驶员和乘客采取扣分制,当乘客或者驾驶员爽约时,则会扣去相应的分数。当分数累计到一定程度,乘客会被纳入黑名单,以后都不能再使用电召平台召车;驾驶员被拉进黑名单后,只有在别的司机都不抢单的情况下才能抢单。

的哥:

希望补贴不要减少

新里程出租车公司驾驶员陈险峰使用打车软件已经有几个月时间,他告诉记者,上白班的时候因为客源充足,很少使用打车软件。但上晚班的时候,每天零时过后打车软件的功能就凸显出来了,能帮他带来更多的客源,也有利于增加收入。

“两家打车软件公司合并对我的营运应该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希望今后补贴不要减少,但更重要的是希望乘客在使用打车软件时能更加守约。”陈师傅说。

乘客:

坐的士,安全是第一位的

“滴滴和快的合并了,我最关心的是之前的补贴还能不能用,未来对乘客的补贴会不会减少?从我家到单位,打车要8元,如果像以前享受6元的补贴后,自己就只要花2元,还是很划算的。”市民刘先生表示。

而市民彭女士则表示,两家打车软件公司合并对她的影响不大,因为她只有在实在打不到车的时候才会使用打车软件。“我坐过一趟出租车,驾驶员在开车的时候还在同时操作两台手机拉客,一会急刹一会急转,太不安全了。我认为乘坐出租车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也希望能在路边就方便地打到车。”均据长沙晚报记者 陈暄

时事辣评

强强联姻是把双刃剑

袁云才

情人节这天,原本是竞争对手的快的与滴滴,居然握手言欢,“联姻”成一家了。对此,广大消费者内心难免五味杂陈:会不会强强联合,形成垄断?打车用户惯常享用的“福利”,会不会因此减少?这是首当其冲的两个问题。

从逻辑上分析,公众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以前两家分立,乘客可以“用脚投票”,这也促使它们各自使出浑身解数“讨好”顾客,乃至不惜“烧钱”补贴用户,宁可赔本也要赚吆喝。这样的竞争态势,于消费者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然而,有句俗话叫做“天上不会掉馅饼”,无度的“烧钱”总给人一种“苦肉计”的联想,总让人担心还能撑多久,会不会“墙内损失墙外补”?没有规则做基础的恶性竞争,总像两个人打架,虽说围观者能在其“拳脚相向”中偶尔捡到一些掉落的物什,但终非长久的企望。

如今两对手不仅罢“拳”,更是抱成了一团,这个戏剧性的变化出乎人们意料,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谁也无法阻挡。消费者的“福利”虽有可能因此减少,但另一方面,两条小鲶鱼变成一条大鲶鱼,对出租车公司造成的压力会更大,更利于倒逼出租车改革。这就如一把双刃剑,总体来说,相信对于培育成熟市场和理性消费是有益的。

公众所担心的是,“联姻”之后的快的和滴滴,会不会滥用自己的市场支配地位形成垄断。窃以为要根除这一可能出现的弊端,最关键的还得靠市场机制本身来引导。一是出租车改革要加快步伐,二是要鼓励和培育新的打车软件公司,对于抱团后的快的与滴滴产生鞭策效应。

专家声音

出租车行业须加速改革

打车软件合并之后,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出租车公司。一方面,打车软件的二分天下变为一统江湖;另一方面,滴滴和快的的专车业务也会形成合力,对于出租车行业既有模式进一步加压。

此前和多地交通管理部门发生摩擦的专车服务,合并后也能以更加统一的态度与政府部门沟通。相关投资者告诉记者,打车软件合并之后,一个重点工作就是加强和政府监管部门沟通。此前两家企业忙于竞争,和监管部门的沟通相对不足。

随着快的和滴滴合并,出租车公司面对的压力会更大。易观智库分析师张旭告诉记者,合并后,滴滴和快的两家在专车市场上会拥有更大的竞争力,如车的数量和对汽车租赁公司的谈判能力等。此外,城市交通远不止出租车、专车等细分市场,当未来更多的城市交通细分市场得到拓展后,合并后的滴滴和快的将携更强的资源入场,制造更大的鲶鱼效应。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合并,出租车行业必须加快改革。否则,不仅没有退路,甚至连潜在的出路也可能会被新兴互联网企业抢占。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

 

编辑:张少虎 标签: 打车软件
首页|国际|中国|财经|评论|博览|军事|体育|图片|娱乐|时尚|明星|情感|论坛|博客
关于我们|About us|服务条款|新闻热线|广告服务|诚聘英才|建议意见|客服中心|网站导航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081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法律顾问:湖南邵文律师事务所 首席律师 刘邵武 电话:0731-85515938
Copyright © 1998 - 2011 China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日报网(北京英信联信息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10-848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