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小伙阿达姆(右二)学湘绣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10月18日讯(记者 吕春荣)10月17日,来自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德国博世和长沙市福利院等单位的170余位外国友人共同参观了湘绣博物馆,体验湘绣文化, 领略娴熟精湛的绣娘技艺。
面对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的湘绣作品,外国友人纷纷大为惊讶,纷纷用手机拍照留念。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学习的巴勒斯坦小伙阿达姆很快成为了“湘绣粉”。他不仅流连每幅刺绣作品,与它们纷纷合影,更追向一旁的绣娘老师请教刺绣技艺。虽然手法并不熟练,姿势有些僵硬,但是阿达姆还是很认真地向老师学习。几针下去,虽然不成模样,但是绣娘老师还是很欣慰的夸起了她的洋徒弟。
阿达姆说,绣娘老师告诉他,她们完成一幅图,可能4个人要耗费一年的时间,而且每天要工作8小时,这让他很敬佩。但是最让他敬佩的就是他们娴熟的技艺,虽然老师手把手教授,但那还是比学汉语要难得多。
来自安哥拉的阿杜对湘绣技艺大为惊叹,“太难了,那么细的线,能够做出那么宏大的作品,简直无法想象,我真想尝试,但是我想我的手太迟钝了。”
从事湘绣三十多年的杨老师说,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它有着独特的技法,但是最为重要的技法便是耐心与坚持。她的每一幅作品周期都比较长,没有耐心是做不出好作品的。而对于洋徒弟,她也表示,他们很热情很好学,也希望他们多借此了解湘绣,了解这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