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消息 据湖南日报8月5日报道(记者 杨军 通讯员 胡志伟 夏艳辉)“看,这是我们生产的明油纸伞,80%销往国外。”8月4日,在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镇早禾村,早禾工艺美术伞业公司董事长曹正新拿起一把伞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这把伞除了伞面的油纸和内外两个木托外,其余全是竹料,没有一个铁钉或铆钉。“我们把南竹劈成竹片做伞骨,用水竹竿做伞把,用桐油涂刷伞面防潮防腐。一把伞最重400克,最轻的才250克。”曹正新告诉记者,做一把伞要经过近100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有许多技术诀窍,其中用钻头托针孔就是一个难点,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
明油纸伞是益阳传统特产。明清时期,“南竹之乡”益阳油纸伞业兴旺。清末民初,益阳明油纸伞畅销东南亚。以前制作纸伞是早禾村家家户户的副业,“家家都有制伞匠,户户都会编伞线”。每逢赶集,村民们会拿出做好的纸伞去卖。可随着金属布伞出现,买纸伞的慢慢少了。在上世纪50年代明油纸伞鼎盛时期,益阳共有大小生产厂家40多家,现在只有两家还在做纸伞。
“那个正在给伞面上色的,就是我儿子。”作为益阳明油纸伞制作技艺第十二代传人,曹正新舍不得丢弃家传了200多年的手艺。他说,明油纸伞伞面上有手绘的虫鱼鸟兽、花草竹木等图案,本身就是一个工艺品,遮阳效果也比布伞好,好东西总会有人要的。因此,他坚持制作明油伞,并教23岁的儿子学会了制伞技艺。
“以前只能做一般的伞,现在我们开发了精品伞、装饰伞。”曹正新说,他在继承家传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能根据客户需要生产各种功能伞。一次,一个香港电影剧组向他订制了一把直径5米的明油纸伞作道具,他与村里70多岁的制伞老师傅曹冬发一道精心选材,攻克技术难关,按时保质交了货,“那一把伞卖了3000块钱”。
6月下旬,曹正新携带明油纸伞参加在上海举行的“湖湘家传——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展销”活动,受到欢迎与好评。曹正新说:“我现在订单不愁,一年产50万把伞,还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