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5日报道 (姜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日前在京联合发布2013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以下简称绿皮书)。绿皮书称,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例如引起城市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现象,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阻碍空中、水面和陆面交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
我国雾日数减少 霾日数增加
绿皮书副主编、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雾日数呈减少趋势,而霾日数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11年和2012年的霾日数均超过雾日数。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中东部平均雾日数基本都在霾日数的3倍以上。
另外,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中东部地区连续霾过程站次数增加显著。资料统计显示,连续3天的霾过程站次数由725.5站次增加到2010站次,连续4天的霾过程由444.4站次增加到1292.1站次,连续5天的霾过程由291.8站次增加到881.1站次,连续6天的霾过程由200.3站次增加到628.2次,分别是20世纪平均值的2.8倍、2.9倍、3.0倍和3.1倍,其中持续时间越长的霾过程站次数增加越多。
东部雾霾日数增多 西部雾霾日数减少
在空间分布方面,绿皮书指出,中国年雾霾日数变化趋势呈东增西减趋势,东北、西北和西南大部地区雾霾日数每年减少0~0.5天,除新疆北部外,西部地区年雾霾日数基本都在5天以下。
而在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则呈增加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广东深圳和江苏南京平均每年增加4.1天和3.9天。中东部大部地区年雾霾日数为25~100天,局部地区超过100天。
治理雾霾要逐步实现信息公开 全民参与
对于近年来中国雾霾天气增多的原因,绿皮书分析称,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源自人类活动,中国雾霾天气增多最主要的原因也是社会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地面灰尘,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和冬季取暖。数据显示,近两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一位。
除了人类活动,绿皮书指出有利于雾霾发生的气象条件出现更频繁。其中包括降水日数减少,风速减小,稳定类天气增多等因素。
绿皮书称,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例如引起城市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现象,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阻碍空中、水面和陆面交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
对于中国未来治理雾霾和空气污染,绿皮书亦给出了政策建议。第一,要建立和加强多地区,多部门联合治理和控制大气污染机制,减少大气中凝结核的数量;第二,完善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建立空气污染和雾霾天气预测预警系统;第三,防治雾霾和空气污染要加强法治,但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好经济手段;第四,增强城市治污能力;第五,协同控制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制定包括多种污染物减排的一揽子计划;第六,逐步实现信息公开,形成全民参与的治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