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互联网大会现场,体验者尝试用微信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
中国互联网大会合作媒体在现场工作。
利用手机客户端就能阅读看报、足不出户即能网上购物、打开电脑便能缴费还款……伴随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模式不断变革,可穿戴终端、网络金融等越来越多的应用和创新正深入影响和改变着网民生活。
中国互联网未来面临怎样的新生态?网络安全如何保护?2013中国互联网大会13日在京召开,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与会者对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个热门话题进行了热议。
移动互联开拓巨大市场
二维码入场认证、客户端信息发布、微信滚动播报……2013年的中国互联网大会现场,处处可以感受到移动互联带来的便捷服务和火热氛围。
笔者看到,会场展台处的一台自动售货机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通过手机支付购买售货机内的零食、饮料等商品的费用,在附近的售货机输入代码取货,或通过操作手机取货,省去了找零等麻烦。据售货机运营商友宝负责人透露,支付宝即将推出离线支付服务,用户可以在网络信号不好的地方使用这一服务,大幅提高售货机支付成功率。
不仅大会现场如此,餐饮、打车、休闲等与普通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行业都在经历这种变化。
不久前,淘宝推出手机点菜应用。消费者可以定位附近餐馆,并实现线上点菜,进店后扫描二维码下单,全程无需服务员介入。
“上半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14亿部,同比增长120%,信息消费规模达2.07万亿元,同比增长20.7%。各种基于新技术的应用、产品和服务正全方位满足消费者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在大会上说。
大数据和云计算无处不在
近几年,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云操作系统纷纷进入产业和用户视野,各种新概念、新应用更是层出不穷,但在迅雷CEO邹胜龙看来,中国互联网目前无论是用户规模、各类终端保有量,还是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带宽环境、用户对大数据资源下载消费需求量等,都已经进入大互联网时代。
据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656万人。5.91亿网民的生活与工作被PC、手机、平板、电视等终端所环绕,同时以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腕带、智能头盔等为代表的可穿戴产品和设备也逐渐走进用户视野,这都直接导致用户对数字内容传输消费需求的激增。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说:“微软不再是一个PC公司,而是一个云计算公司。”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说:“苏宁云商,实际上是以数据共享服务来构架我们新的商业模式。”
今年的互联网大会还第一次办起了大数据发展论坛,可见,大数据、云计算已经无处不在,影响正在加深。
网络监管亟待完善
数据显示,2012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监测和网络安全企业通报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样本162981个,较2011年增长25倍。
以个人信息为例,目前,我国有近40部法律、30部法规和近200项部门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但大部分规定均采用了十分原则的表述,相互之间也缺乏衔接,对各种权利的界定并不明确。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彭波在会上表示,移动互联网推动我国互联网向更高阶段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实现了新的升级和提高。但新技术的发展也使信息传播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存在着用户隐私泄露等风险,为网络生活带来新的挑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齐麟在大会上表示,这些恶意程序和病毒主要通过手机应用商店、论坛、下载站点等进行传播达到不正当目的,包括恶意扣费、信息窃取、远程控制、资费消耗等行为。
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对责任的承诺。从网络运行到网络信息内容,每一环节的安全都关乎国家安全以及人民的基本利益。而当前,由于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安全检测手段欠缺,对应用程序审核不严等原因,网络安全问题严峻。
“工信部将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和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大治理与打击力度,保障网民上网安全。”尚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