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县白芒营镇白饭洞村抗旱见闻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7月31日讯 酷暑高温,正值农忙双抢期,在大瑶山有一个地方,那里没有河流,没有山塘,却仅靠着几口井里的地下水,使全村的农作物免受当前高温干旱的侵扰。
连日来,酷暑高温,笔者深入大瑶山农村走访发现,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白饭洞村的村民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通过制定严格的管水制度,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着最大的作用。
据悉,江华县白芒营镇白饭洞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258户村民,种植水稻800多亩,由于自然地理因素,用水困难一直是多年来困扰该村生活生产的一大难题。曾经有句俗语叫:“有女不嫁白饭洞,有田无水种”更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难题。紧邻该村的一条小河一年四季都是枯水期,也没有泉水,没有山塘,白饭洞人只好往地下想办法,地下水就成了村里赖以生存的基础。
“河是有河,就是没得水,这个根本引不上来田里面用。”该村村主任唐树山说道。走进村里,一个巨大的水池出现在笔者眼前,抽水机正源源不断地将井水抽到水池里,村民们都到这里来洗衣、挑水,池里的分水口直接将水引到沟渠里灌溉田地,一切显得井井有条。
据村里人介绍,整个全村有五六口水井,所有的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全部靠抽水来满足。正是由于水源的缺乏才更显得珍贵,白饭洞人制定 了严格的用水制度来保证水资源不受到一丝一毫的浪费,让田里的水稻在当前的高温酷暑下仍然生长得生机勃勃。在水池旁的一个机房上挂了两个时钟和几本记录本,每一户农户的用水都有严格的时间控制,并做了详细的登记。白芒营镇白饭洞村村秘书孙家睦告诉我们,该村以组为单位,每两个组抽一签,抽签以后就安排到农户,农户的水由专人放水,每个农户是一亩田多少时间,按这个有秩序地放水,才能搞好抗旱保苗。
“哪里需要水的时候肯定就要去放水,比如说别人家通知了今天犁这块田,明天犁那块,我肯定马上就要去放水,供应别人家犁田。”管水员唐树林告诉笔者。在白饭洞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是横七竖八的抽水管,井水抽过来以后,就由专门的管水员将水分到各家各户的田里。唐树林就是其中的一个管水员,他一个人管着村里两个组的灌溉用水,每天的工作就是背着一把锄头在田间来回巡视,分水管水。用村里人的话说就是,现在就是躺在家里,也不会发愁田里没水。
“如果能够搞好水渠的话,我们就不用每年都买水管了,每年近万块的水管钱实在是太浪费了,如果是上级能够帮我们把水渠解决好就最好了。”白芒营镇白饭洞村村主任唐树山道出了瑶山村民的节水情结。长年累月的抽水对水管的损耗非常大,经常一两年就要换一次水管,白饭洞人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这样的用水方式。而对于少数实在灌溉不上的田地,村民们也做好了改种准备,比如种植秋大豆和秋花生之类的,不让土地因缺水而荒芜。
就这样,白饭洞人在只能抽水度日的情况下,自觉遵守村里的用水制度,在当前高温干旱的天气下,这里的一切显得那么的欣欣向荣。(通讯员 唐建国 王 辉 胡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