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让法国青年着迷
会咏春拳,懂太极,能武术,通中医……
一名地地道道的法国青年,在巴黎附近的亚眠市出生、长大,从小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迷”。
6月9日,湖南中医药大学举行2013届博士生毕业典礼,他高兴地戴上博士帽,成为该校建校以来第一位法籍中医学博士。
他,叫余博通,法文名BERTAND HURPY。他还有一个中国名字“小虎”。
7月中旬,刚从武当山学习太极回到长沙的小虎,欣然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用很流利的中文,与记者聊起了他的中国情、中医梦。
“长沙是了不起的地方”
今年37岁的小虎,蓝眼、卷发,身材清瘦高挑,脸色红润,气质不凡,让记者很容易联想到电影电视里的“武林高手”。
小虎与中国武术与中医结缘,源于一部电视剧。
30年前,他亚眠市收看了一部反映中国文化的美国电视剧《功夫》。电视剧的主角是一位少林和尚。这位和尚不但有一身好功夫,还能运用中医治病。有功夫、有爱心的和尚深深吸引了小虎。从此,小虎迷上了中国武术和中医。
当时的亚眠市没有中国武术馆,他就到一家日本武术馆报名,开始了少年武术梦。与此同时,开始学习中文。一学就是好几年。
1994年,高中毕业的小虎,考取了法国亚眠大学运动伤害系。因为他觉得该校的运动伤害系与中医里的针灸和推拿专业很接近。大学期间,他利用课余时间到巴黎学习咏春拳,并到一家私立中医学校学习诊断学,还到一家私人中医诊所学习针灸、推拿。
“要学好中医,还是得去中国。”1999年,小虎大学毕业。经一位台湾朋友介绍,他到了台湾。
在台湾,小虎认识了一位姓余的女子,结为夫妻。他用妻子的姓,取了一个中国名字“余博通”。
让小虎特别兴奋的,他读到了“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爱不释手。他还了解到,《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写的。
“张仲景在长沙能写出这么好的专著,长沙是了不起的地方。”小虎做起了“长沙梦”。
“他是最用功的博士”
今年5月20日,经过专家组严格答辩,小虎的博士论文《<医林改错>藏象学说和心病血瘀证的研究》被高票通过。导师黄政德教授说,一些博士生论文答辩后,还要求修改。小虎的论文一次性通过,很不容易。
为了实现“长沙梦”,小虎从台湾回到法国专修中文。2006年,他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修完了中文系学士学位课程后,第一时间申请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班,选择了针灸推拿作为他的主攻专业。2009年,他拿到了硕士学位。2010年,他继续申请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班。
来到长沙,来到张仲景治病的地方,激发了小虎学习中医的热情。“他是最用功的博士。”湖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学生科的唐老师,非常佩服小虎。
医院,图书馆,寝室。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期间,小虎每天的生活轨迹固定。不在图书馆查资料,就在医院临床学习。
“刚开始,别人看一段文字,几分钟就看懂了,但我要花几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很多字我不认识,要一个个查字典。”回忆起在中国学习的艰难,小虎说。一段时间后,他看书的效率大大提高。
小虎学习很用心。医院临床实习,很多人下班回去就休息了。但小虎每天回去,还要总结自己的实习心得。遇到一个新的病例时,他就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分析病因,寻觅医方。几年下来,他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诊治经验。
“我特别喜欢医院的艾叶香。走进诊室,阵阵艾叶香飘来,令人陶醉。”说起在医院实习的情境,小虎说:“我还喜欢中国医院治病的环境,病人之间相互交流。”
“要在法国推广中医”
有件事让小虎骄傲。
6月初的一天,小虎在法国的父亲突然胃痛得厉害。他运用中医理论,通过远程系统,“望、闻、问、切”后,用生姜、蜂蜜等几味简单的药材,配制了几副中药,进行治疗。很快,他的父亲就好了。
起先,他的父亲反对他学中医。如今,父亲越来越信他,越来越信中医。
小虎说:“在西方,很多人不重视中医。我认为,与西医比,中医有很多优势。西医一定要检查出有毛病,才能断定你生病了,才能给你下药。很多时候,西医检查不出毛病,但病人就是不舒服。怎么办?中医就有很好的诊治方法。”
“中医很有用,我一定要在法国推广中医。”小虎表示。这些年,小虎边学习,边申请,拿到了法国针灸师的执照。他说,回国后要开办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中医诊所,还要给大学生上课。“我相信,中医必将造福法国,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