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临武鸭是我国八大名鸭之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古在珠江源头之一的武水河流域养殖。吃过临武鸭的人都说临武鸭好吃,可为什么好吃,却一直没有定论。曾有人说,临武鸭好吃是因为它瘦肉多、长得慢,生长三个月只有两斤半,而其他菜鸭、快长鸭只需30多天就可以长到四斤多;也有人说,临武鸭好吃是因为临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鸭子在夏季体温不会过高,较好的保持了体内水分;在冬季体温不会过低,较好的保持了体内能量与营养,优越的气候条件使临武鸭好吃。
在临武,鸭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吃鸭的花样变化多端,炒、炖、汤只是寻常口 味,卤鸭、板鸭、烤鸭、血鸭、腊鸭皆能信手拈来,鸭肉、鸭蛋、鸭肫、鸭脖、鸭爪、鸭翅名目繁多。
临武有用锁匙菜煮鸭蛋的习俗。端午来临,杀鸭前会先给鸭子灌几匙米汤,这利于鸭子血管扩张,易去毛。然后用盘装水加盐,这样的鸭血易成块,口感细腻。鸭肉一般用炒,而鸭血则划成块,和内脏一起做汤。这就是最典型、最传统的辣、汤两吃的临武鸭做法。
“无鸭不成宴”乃临武旧俗:尖椒炒临武鸭、老鸭汤、米粉蒸鸭,香辣鸭肠,板鸭火锅、临武烤鸭,临武血鸭、爆炒临武鸭。临武鸭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素受青睐,再加上当地独有的天花芋杆子一起焖烧,就是当地人人称道的天花芋头杆子焖临武鸭。天花芋类似香芋,但绿色浅一些,茎杆高一些。长长的浅绿色天花芋杆子一两根,去掉顶部伞状大叶子,洗净,撕下外层薄薄的皮,切成滚刀块状,过水。鸭肉切块,翻炒,放入老姜红椒、五香八角,在加水之前让天花芋杆子块入锅焖。大约水快焖干时揭盖,鸭香扑鼻,绵软的天花芋杆子和着鸭肉汁已经成了芋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