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消息 据红网7月15日报道(记者 王城长 实习生 彭菲 杨霞)从1家企业发展到497家,由一个偏于长沙一隅的产业园区,成长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开发区,长沙经开区只用了20年时间。
长沙经开区创办于1992年8月,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发展提速。以下这组数字显示了长沙经开区的“吸金力”——截至2012年年底,全区拥有年产值过1亿元企业54家、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14家、世界500强企业26家。
国内国外资本迅速加码此地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其区位优势,长沙经开区的软环境和产业基础让各类资本再次积聚。
首先是人才优势,资料显示,长沙每年毕业生35万余人,可满足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长沙经开区通过“星沙大讲堂”等途径免费提供职工素质培训;其次,园区成立以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其中包括出资8000万元建设了中部地区第一所标准的国际学校——长沙玮希国际学校,为入区企业外籍员工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再者,重视环境优化,政务服务高效,在湖南率先实施“宁静日”、“无费区”、公开承诺、限期交办和全程代办等制度,同时,还与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建立了全国开发区首家非诉讼纠纷解决(ADR)中心,建成了便捷、高效的企业纠纷调解机制,实现企业在涉外、知识产权、商事和劳资等纠纷的解决不出园区。
长沙经开区党工委委员、新闻发言人王维倩7月10日透露,年初定的任务完成过半的目标。王维倩表示,争取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3500亿元,形成工程机械和汽车及零部件两个1000亿产业集群,培育十大100亿元企业,着力打造“世界工程机械之都”“中国汽车产业集群新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