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页|时政|经济|市州|商务|投资|外企|名企|旅游|酒店|美食|风情|访谈|专题|图片|进入英文版
Home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City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ies Travel Hotels Food Tradition Specials Photo
湖南双语网> 经济湖南

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

2013-03-06 16:01:40 来源:湖南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国在线

【全国两会热线】

  中国经济“第四极”呼之欲出

  在湘全国人大代表热议长江中游城市群抱团发展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消息 湖南日报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田甜)

  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之后,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3月5日,湖南代表团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建议,把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顶层设计着手,全面推动湘、鄂、皖、赣4省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对接,促进中部地区更好更快发展。

  “武汉共识”正式达成

  今年2月23日,长沙、合肥、南昌、武汉4市市长,在武汉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战略合作协议》,4市的11个部门之间分别签署合作协议,“武汉共识”正式达成。

  本次会议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包括1个顶层设计框架协议和11个子协议。其中提到,4市将在区域发展战略、自主创新、工业分工协作、扩大内需和市场开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共建文化旅游强区、公共服务共享区、社会保险平台等9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通过战略合作,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抱团发展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全国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胡衡华认为,城市之间抱团发展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地理位置相近的4座城市之间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的效应。目前,长株潭地区和湖北武汉有两型社会试验区、江西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安徽有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如果长江中游城市群也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有助于各地经验的交流和优势互补。

  胡衡华说,长江中游一带是湖南经济发展最集中的区块,区域之间的合作发展,将有利于湖南两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有利于通过区域发展,带动全省发展。现在城市群之间已形成一定的经济联系,随着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中部崛起里面一个实实在在的重要举措,4省将共同积极争取把其上升到国家战略。

  4市应扬长避短、错位发展

  作为“武汉共识”的签署人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市长张剑飞认为,长江将湘、鄂、皖、赣4省连在一起,在地域上是一衣带水,文化上则是一脉相承。武汉、长沙、合肥、南昌4座城市的合作发展,将使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规划与前途更明朗,最后带来的将是中部的共同发展。

  张剑飞认为,4座城市有各自的特点,比如武汉的钢铁、装备制造、光电子产业发达;长沙侧重于工程机械、新材料;南昌发展光电光伏、大飞机及零部件,合肥则侧重家电、化工及新型建材等。4座城市应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有效对接,避免盲目扩大规模、重复生产,应当扬长避短,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格局,使4座城市成为长江中游绚丽多姿、各具魅力的“4朵金花”。

  张剑飞还透露,4座城市将在本次人大会上分别提交关于大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建议。

  

首页|国际|中国|财经|评论|博览|军事|体育|图片|娱乐|时尚|明星|情感|论坛|博客
关于我们|About us|服务条款|新闻热线|广告服务|诚聘英才|建议意见|客服中心|网站导航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081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法律顾问:湖南邵文律师事务所 首席律师 刘邵武 电话:0731-85515938
Copyright © 1998 - 2011 China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日报网(北京英信联信息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10-848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