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傅莹介绍本次会议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王鹏 摄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消息 据新华网报道 3月4日电(记者崔清新 刘华)微卷的白发、轻柔的语调、亲切的笑容、优雅的气质……3月4日上午11时许,当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指定大会发言人傅莹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历来“硝烟弥漫”的新闻发布会现场瞬间增添了柔和的气息。
这是人代会设立发言人30年迎来的首位女性发言人。
“刚才来得稍微晚了一点,因为是从大会那边过来的……我这个新手要找到路也不是那么容易,抱歉。”开场白的幽默显示了这位女外交家的成熟。
傅莹出生在内蒙古,1973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1978年从事外交工作后,曾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过翻译,陪同领导人出访、参加重要会议等。
这位年届60的蒙古族女性在她35年的外交生涯中表现不俗——
1998年,傅莹出任中国驻菲律宾大使,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女大使之一。
6年后,傅莹出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这在当时中国女性出使国主要集中在亚非中小国家或北欧国家的背景下,被认为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突破”。
2008年,傅莹出任中国驻英国大使。
2009年,她升任外交部副部长。
女性,在政治舞台上总是有着独特的魅力。
发布会上,在回应反腐、环境恶化、领土纠纷等严肃话题时,她举重若轻、娓娓道来。“没有艰深术语,没有老生常谈,从听众熟悉的事物说起,如细雨入土,很容易将听众吸引过来。”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梅仁毅如是评价自己的得意门生。
身穿中式服装,怀里抱着两只可爱的“福娃”。2008年3月,傅莹在英国接受电视采访时,呼吁各国不要将北京奥运会“政治化”。她指出,“政治问题是不可能在足球场和游泳池里解决的”,应该“还奥运一个单纯的意义”。
这赢得了不少真正关注奥运会的人的赞许。
十几天后,北京奥运火炬在伦敦传递,有示威者试图暴力抢夺火炬。
“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到哪儿去了?”傅莹随即又在英国《星期日电讯报》上发表署名文章,以感性的文笔,描述了鼻子被冻得通红的中国志愿者女孩在事后发出的疑问。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称赞傅莹为“最能清晰地传递中国声音的使者之一”。
傅莹经常以柔克刚。
发布会上,针对日本记者关于中国外交“是否会更加咄咄逼人”的提问,傅莹的回答“四两拨千斤”。
“刚才你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注意到中国记者都笑了。”傅莹说,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在领土争议问题上,当有的国家采取挑衅行为时,中国应该果断应对。
中国希望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和矛盾,但如果对方选择强硬的举措,选择背弃共识的做法,傅莹说,那么中国还有一句话叫“来而不往非礼也”。
傅莹认为,当前中国还不完善,有许多问题要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去解决。“要想得到外界的理解,我们更需要主动地介绍、阐释中国,尤其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和平常的语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传递我们的信息。”
当问到首次当发言人的感受时,傅莹谦虚地表示自己很紧张,“像个小学生”。不过她认为作为发言人,最重要的是沟通,用对方接受的方式交流。
从1983年全国两会设立发言人以来,曾涛、姚广、周觉、曾建徽、姜恩柱、李肇星……人代会的6位发言人都有其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气质,傅莹的出现,为人代会增添了别样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