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城建在“画”中 通讯员 摄
11月21日,衡阳市雁峰区雁峰街道巷荫岭社区改造工程迎来了一批特殊的验收者,当地28名群众监督员对巷道、水沟、路灯、绿化、社区文化中心、就业中心等改造项目逐一检测。
近两年,在“美丽衡阳”建设中,衡阳坚持“项目决策从群众中来,项目监督请群众参与,项目验收须群众满意,项目建成惠及群众”的理念,实现“民生暖城、平台兴城、文化塑城”。今年,该市成功推进了面积达30平方公里、受益人口85万的片区改造;新、改、续建城建项目有46个,是有史以来城建项目最多的一年。
衡阳市委书记童名谦在接受中央和省级媒体采访时,满怀深情地解说“美丽衡阳”:从自然方面讲,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从百姓方面讲,是健康、快乐、祥和、幸福;从社会方面讲,是安定、文明、繁荣、富强。在传达、学习十八大精神时,童名谦再次强调,要抓好旧城提质改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为民办实事工程,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3个层面的阐述、“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决心,和今年初市委定下的“造福老百姓”的总目标,道出了衡阳决策者眼里“美丽衡阳”应有的特质,更给衡阳树立了拓城、塑城的新标杆。
要面子更要里子
平整的柏油大道取代了坑洼不平的马路,低矮杂乱的房子不见了踪影,陈旧灰暗的沿江地段已变为美轮美奂的风光带……
城市变美、变绿、变靓,还只是直观的形象之变。透过规划、经营、建设、管理,更能看到衡阳城市建设理念之变:从狭义向广义突破,从有形的钢筋水泥向无形的平台构筑升级,从单纯的拓城秀城向民生、文化共兴共荣迈进……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要面子更要里子。在“美丽衡阳”建设中,衡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生工程作为最大的德政工程来抓,将民生工程推进到“最后一公里”。基础项目突出抓“一岛二岸三园六路”。“一岛”即开发东洲岛,“两岸”即建设湘江、蒸水、耒水两岸风光带,“三园”即新建黄巢、虎形山、雁栖湖3个公园,“六路”即重点推进衡州大道、蒸阳北路延伸、衡云快速干线、船山东路、107国道石鼓段城市化改造、南外环城市化改造等6条主干道建设。文化项目突出抓“五馆一院一场一廊”,即加快推进科学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建设,尽快规划和启动衡阳大剧院、市民文化广场和湘江文化长廊建设。民生项目突出抓“两区三房”,即城市城区和棚户区提质改造,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近年来,衡阳加快推进万套保障房建设、旧城片区改造、“四场一厕”建设、“公共服务六进社区”等家门口工程。片区改造给百姓美丽家园,经适房、廉租房、公租房建设正在实现“居者有其屋”,“五馆一中心”等地标性建筑和景观丰富了市民生活,碧水绕城、绿树成荫、文化味儿十足的沿江风光带成为衡阳新的城市名片,红星美凯龙加快建设、华阳城欣然进驻、城市综合体横穿出世,正给衡阳人带来精彩每一天。
如今的衡阳,城绿了、江清了、天蓝了、路畅了、街洁了,灯亮了。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一年达365天,饮用水质合格率达100%,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9.2%,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作为雨量不均、分布集中的南方城市,衡阳在近两年的暴雨中每次都平安过关,与暴雨中“沦陷”的一些大中城市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因为衡阳在改造361条背街小巷的基础上,重点改造中心城区,并由简单的文明施工转变为质量标准化、监督规范化、监管信息化的“三化”模式。衡阳经验被中国建设报等媒体推介,“衡阳安全监管模式”成为我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管规范化标准,并在全国推行。
建城同时不忘关心建城的劳动者。衡阳将更多关爱投注到为城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身上,规定农民工工资由建设单位直接支付。衡阳还为农民工提供人性化服务,把“夫妻房”建到农民工宿舍区,把文化送到工地上,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上。
要发展更要宜居
虹桥飞度,夙愿成真。今年10月23日,衡阳市重点工程——衡州大道跨湘江主桥正式通车。这一全省最大的“三跨” (跨公路、跨铁路、跨河流)工程,催生出衡阳城市交通发展新的“中轴线”,也成就了衡阳人进军小康的“腾飞线”。
不断长大的城市,必然要汇聚越来越多的财富、资源和机遇,催生越来越强盛的产业体系,带来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并使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良好的医疗、便捷的交通、发达的信息服务和宜居的生活环境。衡阳的城建理念,正随着城市不断“长大”而“长大”。创新城市管护,着力提高城市承载力、凝聚力、辐射力、带动力,一个个项目正让“美丽衡阳”大放光彩,也让衡阳变得更为宜居。
蒸湘南路、蒸阳南路、衡州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建成,以衡州大道、船山路、蒸阳路、蒸湘路为骨架,内环路、外环路为连接线的“两纵两横两环”路网格局基本成形;衡枣高速连接线、蔡伦大道竣工,4大出城口部基本敞开;南岳机场开工建设,武广客运中心落成,交通辐射能力大大增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17.51平方米;功能齐全的主体育场投入使用,市图书馆修葺一新,黄巢公园、虎形山公园相继开建,石鼓书院、三江六岸风光带等一大批城市文化休闲场所涌现,丰富着市民的生活。
发展与宜居相融,使衡阳这座旧城发生新的质变。城区东拓西延、南移北进,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8.9平方公里,人口107.6万,一座雄踞湘南、影响全国、宜居宜业的特大城市已现雏形,成为诸多战略合作者心目中“发展根据地”之首选。13家世界500强企业、16家大型央企、近10家股份制银行,都相中了衡阳。
最近,衡阳又获批设立全省首个综合保综区。同时,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晋升“国家队”,衡阳松木经开区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40亿元城市债券成功发行……产业平台、金融平台都在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而不断夯实。
重规划更重文化
大雁向北,汇聚成队,展翅翱翔。
衡阳以“平沙落雁”位列古潇湘八景之一,湘江、蒸水、耒水在此汇聚,是我国唯一拥有3条河流的城市,有“中国风水第一城”的美称,文化韵味与众不同。
正因为此,衡阳在城市建设中尤其注重点亮文化元素,为“美丽衡阳”丰满文脉。目前,投资10亿元的珠晖文化生态公园开建,酃湖、回雁峰、石鼓书院、东洲等大型主题公园启动建设,文化和出版产业园吸引了20多家文化企业入驻……
在未来城建规划中,衡阳将更加倚重文化,着力用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在产业发展上,将文化与旅游、体育、教育、生态、服务业等产业相融合,不断扩展文化产业的基础链条和辐射能力。在塑城行动中,更是着力突出文化元素,深化文化内涵,掀起文化广场、文化场馆、文化景点、文化遗址、文化商圈等项目建设热潮。市广电中心、市体育中心、市进步影城、平湖文化公园、湘水明珠文化公园、湖湘文化馆、王船山故居、夏明翰故居……大批文化地标和文化景点悄然崛起;湘江十里文化长廊、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文化馆、市科技馆、市新媒体中心、石鼓书院、回雁峰、东洲岛、酃湖主题文化公园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正推进建设。
以得天独厚的山水、地形、地貌、地质特征和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衡阳正乘十八大的强劲东风,描绘出一幅五彩斑澜、生机勃勃的美好画卷,一个山清水秀、宜居乐业、幸福安康、文化繁荣的新衡阳正从“画”中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