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页|时政|经济|市州|商务|投资|外企|名企|旅游|酒店|美食|风情|访谈|专题|图片|进入英文版
Home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City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ies Travel Hotels Food Tradition Specials Photo
湖南双语网> 百姓声音

贫困家庭独生子女大病能否得到特别扶助

2012-06-19 10:18:24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国在线

【百姓点题】

近日,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的姚茂常向本报反映说:他在医院照顾住院治疗的岳母时,认识了邻床患者吴承星的父母,吴承星因患先天性畸形血管破裂在住院治疗。吴家的遭遇让闻者无不为之动容。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能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希望政府出台优待政策解决贫困家庭独生子女大病的治疗费用。

【记者追踪】

一个贫困家庭无法承受的痛

姚茂常是一个很热心的人,这段时间,他一直在为吴家的事奔走呼吁。

他告诉记者,吴承星的父亲吴海英,今年42岁,系新晃兴隆镇半溪村村民,曾两次患脑中风,现拖着病体长期在医院照顾儿子;母亲杨小平在医院对面的超市打工,全家3口人的日常生活开支全靠她一人每月近千元的工资勉强维持。

去年4月6日,吴家正在读高三的独子吴承星因先天性畸形血管破裂而进了医院。目前,除去新农合报销部分,自己负担的费用已高达18万元,本来就贫困的家庭,现已负债10万元。经过一年多的治疗,一直昏迷的孩子现在逐渐有了知觉,医生说只要继续积极治疗就有苏醒的可能,如果有钱可以去北京做脑血管的手术,这样康复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可是,他们家因为给小孩治病已倾尽所有,家里再也拿不出钱。孩子的爷爷奶奶因家中失火,一直在外租房居住。可怜的老奶奶虽然患有严重类风湿等疾病,但仍坚持每天到医院给孙子送饭。

救助只是杯水车薪

6月12日,记者拨打了吴海英的电话,向他了解吴承星的近况。谈起孩子,吴海英说,他和妻子于1993年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当初的承诺不能随意改变,即使小孩不能康复,他们也不会再生第二胎,他们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挽救孩子的生命。吴海英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儿子吴承星现在稍有起色,以前眼睛都睁不开,现在能睁开眼了,手脚也稍微可以动一下,还能吃下一点东西了。他们看到了进一步治疗的希望,想去北京治病,但是现在一点钱都没有了,全靠好心人的捐助才维持到现在。他十分感谢这些好心人。

新晃侗族自治县民政局临时救助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知道吴承星的病情和家庭情况后,县民政局马上启动临时医疗救助,救助了吴承星6000元钱,这笔救助是全县最高的救助了,一般情况下,只能救助1000元左右。大病医疗救助按政策需要等患者出院后才能补助6000元钱。

该县兴隆镇领导也告诉记者说,今年将给吴家办理农村低保,镇政府也发动干部为吴承星捐款了3000多元,准备马上就送到医院去。

目前,吴家所得到的救助也只是杯水车薪。今后的路如何走,吴海英十分着急,也十分茫然。

【主持人语】

独生子女家庭,响应计划生育号召,终生只生一个孩子,为计划生育工作和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但目前我国大病医疗救助的金额有限,并且对患大病的独生子女特别是贫困家庭的独生子女并没有特别的优待政策。因此,除了社会伸出援手,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尽最大力量,对这些特殊家庭给予特别的关爱。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记者 田燕 编辑:文新征

编辑:张少虎 标签: 独生子女大病
首页|国际|中国|财经|评论|博览|军事|体育|图片|娱乐|时尚|明星|情感|论坛|博客
关于我们|About us|服务条款|新闻热线|广告服务|诚聘英才|建议意见|客服中心|网站导航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081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法律顾问:湖南邵文律师事务所 首席律师 刘邵武 电话:0731-85515938
Copyright © 1998 - 2011 China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日报网(北京英信联信息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10-848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