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末,连升街上这栋建筑还算靓丽,如今,它已随着连升街的拆除而拆除)
(现在,北正街有的居民已经搬走,剩下一串风铃在陈旧的窗口摇摆)
(北正街临街的门面外,除了大大的“征”字就是“最后几天”等打折信息)
在摄影家乔育平的记忆里,他去过的每一个城市几乎都有中山路、解放路、五一路、八一路……但是出了长沙城,他却找不到“南倒脱靴巷”、“出入是门巷”、“一步两搭桥”、“平地一声雷”、“六堆子”,这些名字特别的老街小巷,是长沙这座城里深蕴着市井文化基因的毛细血管。而今,随着城建加速改扩的步伐,这些管脉面临或改道或消亡的命运,老乔称,长沙的摄友们——
6月11日午饭后,乔育平开着他那辆“夏利坨”急匆匆出门了。两天前,一位摄友焦急地给他打电话,说他如果不赶紧去拍摄北正街,那就只会剩下一堆废旧的瓦砾了。这天下午刚刚下过雨,乔育平蹬着运动鞋,背着黑色背包,出现在到处写着“征”字的北正街。
乔育平说,这几年,长沙的摄友们使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扫街。“为什么?因为这几年长沙城市变化实在太快,你不赶紧扫街拍点什么,也许哪一天那条街就活生生地消失了。”
消失的老街背后,是那些远去的童谣和难舍难分的邻里之情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左一包,右一包,既有饼子又有糕……”这些曾在长沙街头里巷流传百年的童谣,现在基本上很难听到。渐渐消失的老街,也使很多长沙的老童谣远去。
1938年,长沙老城经历“文夕大火”。灾后重建的许多房屋、老街基本恢复原貌和保持原风格,加上未毁的,依然可以感觉浓郁的历史和湖湘文化韵味。伴随长沙老街的,还有古朴色调的老房子、青石板路、巷子里嬉笑的孩童、树下乘凉的老人……当然,还有糖油粑粑、臭豆腐这些长沙特色小吃的香味。
不过,轰轰烈烈的现代城市建设热潮,改变了老街命运。有的重新整合翻修,有的保留原样,越来越多的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而消失的老街背后,是那些远去的童谣和难舍难分的邻里之情。
今年29岁的陈黎昕在长沙路边井街长大,6年前他在浏阳河边买了一套小高层,但是没过几个月他又重新住回了这条老街。“还是老街好,生活习惯了,老街热闹,买东西也方便。”
在路边井街生活了50多年的刘娭毑直言住不惯高楼大厦。“门一关就没往来了,还是老街好,走出门都是街舍邻居,不晓得几好玩。”然而,过不了一段时间,路边井街将彻底消亡。现在,陈黎昕又搬到了他那套小高层里去了,刘娭毑也只好搬到河西她女儿家,连门都懒得出。“我们原来住在一条街就是缘分,拆迁后各奔东西了……唉,也不知何时才能见面?”据刘娭毑的女儿说,她母亲现在口里念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