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页|时政|经济|市州|商务|投资|外企|名企|旅游|酒店|美食|风情|访谈|专题|图片|进入英文版
Home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City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ies Travel Hotels Food Tradition Specials Photo
湖南双语网> 湖南新闻

民国时期“馄饨挑担”现身 见证长沙饮食文化

2012-06-15 10:15:56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国在线

6月13日,长沙市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人员前往汨罗,收集到一副民国时期的木制馄饨挑担。专家表示,木制馄饨挑担反映了长沙的饮食文化及著名小吃的传承,能保存到今天比较难得。

据长沙市博物馆的老文博工作者杜鼎华介绍,木制馄饨挑担制作于民国早期,为长沙著名小吃双燕馄饨传人黄高贤使用过的原物,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取消个体经营后,黄高贤回到老家汨罗县白水镇。到上世纪80年代,他又来到长沙,挑着这副挑担穿行街巷中叫卖馄饨。馄饨挑担主要用杉木制成,做工精细,采用全榫卯结构,保存基本完整。挑担由一根扁担和两个挑子组成,挑子高约1米,一边用于装馄饨,另一边放锅烧开水、原汤。

黄高贤已经去世多年,不过他的馄饨手艺还在。今天上午,记者来到长沙白沙路一家不起眼的馄饨店,见到了黄高贤的侄媳妇范香麟。她告诉记者,她1979年与丈夫黄志诚结婚后,两口子一起师从叔叔黄高贤做馄饨,1984年在黄高贤带领下,在南阳街附近开始摆摊卖馄饨,至今已近30年。那时用的就是那副木制馄饨挑担。到上世纪80年代末,年纪渐大的黄高贤带着挑担回到汨罗,从此挑担退隐江湖。

“原来的长沙人喜欢吃馄饨,早餐和夜宵基本都是馄饨。”范香麟说,刚入行卖馄饨那会,有时一天可以卖两三百碗,每碗1角2分钱。那时中山亭附近有一座电影院,她叔叔经常晚上挑着担子去卖。如今,一碗馄饨至少要4元,随着食品日趋丰富,吃馄饨的越来越少。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邓晓丽 编辑:姚淑娟

编辑:张少虎 标签: 馄饨挑担 饮食文化
首页|国际|中国|财经|评论|博览|军事|体育|图片|娱乐|时尚|明星|情感|论坛|博客
关于我们|About us|服务条款|新闻热线|广告服务|诚聘英才|建议意见|客服中心|网站导航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081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法律顾问:湖南邵文律师事务所 首席律师 刘邵武 电话:0731-85515938
Copyright © 1998 - 2011 China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日报网(北京英信联信息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10-848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