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页|时政|经济|市州|商务|投资|外企|名企|旅游|酒店|美食|风情|访谈|专题|图片|进入英文版
Home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City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ies Travel Hotels Food Tradition Specials Photo
湖南双语网> 百姓声音

今天我们如何认识雷锋和雷锋精神?

2012-03-12 15:23:09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国在线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50年前,雷锋因为在工作中勤奋努力,在生活中热心助人,成为道德模范和“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代名词。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感染和教育了几代中国人。

    而就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同时,一些不同的声音也随之而来。雷锋的照片是不是“摆拍”的?雷锋捡粪论斤称?雷锋捐款哪来的钱?等等,这里面有一些是单纯的事实争论,但也不乏通过解构雷锋来制造议题、将雷锋污名化的倾向。与此同时,还有一种不同声音也在为我们还原雷锋,呈现其作为“潮流先锋”的另一面。回顾雷锋22年的人生,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在这些五六十年代的时尚生活里,雷锋多了些美,多了些可爱的缺点,更多了些人性的柔软。

    作为榜样出现的雷锋,自然不可避免地带着一些历史的痕迹。他的一言一行,与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是分不开的,很大程度上是那个时代的浓缩与写照。但是无论如何,“雷锋精神”本身所展现、所传递的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这些积极、向上的精神,到现在依然具有浓厚的时代意义。

    雷锋的“高大全”的形象,可以被还原得更人性化。但无视“雷锋精神”的价值内核,在50年后的今天去质疑鼓噪一些毫无意义的议题,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作为符号的“雷锋”是一个时代所追求的价值观缩影,作为标杆的“雷锋精神”则是一个值得传承、不断解读的价值议题。带着时代烙印的雷锋,并不妨碍“雷锋精神”的与时俱进。

    “雷锋精神”是中国人所具有的善良和美好的品质的象征,也是人类共同的美好的情感的象征。当“最美妈妈”吴菊萍挺身接住坠楼女童,母爱背后的大爱感染着我们;当“最美女孩”刁娜用自己的一条腿换回一条生命,生命的意义让我们再次沉思;当“爱心婆婆”陈贤妹救起了被碾压两次的小悦悦,道德的良知向我们呐喊。在社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精神文明屡受挑战的现实语境下,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是把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延续了千年的善良和美好与现代人对美德和精神境界的追求结合起来的集中表现;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则利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养成,不断加固我们那脆弱的社会道德文明防线。

    信仰是任何时代、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命题。时代的迷茫与问题,需要我们自己来正视解决。正如有评论所说,雷锋精神所代表的一种人生追求、价值探问和德性实践,既是个人的,也是普遍的,既可以安顿一个人的心灵精神世界,也可以成为时代性、群体性的心灵依托。这正是雷锋精神的超越性价值所在,成为时代的精神基座,也正是今天仍然推崇和呼唤雷锋精神的原因所在。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新奎

编辑: 宁波 标签: 雷锋 雷锋精神
首页|国际|中国|财经|评论|博览|军事|体育|图片|娱乐|时尚|明星|情感|论坛|博客
关于我们|About us|服务条款|新闻热线|广告服务|诚聘英才|建议意见|客服中心|网站导航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081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法律顾问:湖南邵文律师事务所 首席律师 刘邵武 电话:0731-85515938
Copyright © 1998 - 2011 China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日报网(北京英信联信息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10-848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