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以来,溆浦县春和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喜讯不断:韩、日等国订单接踵而至,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公司设在让家溪、沿溪、大渭溪、岗东等边远乡村的黑木耳基地喜获丰收。
成立仅3年,春和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已在溆浦15个乡镇30多个自然村发展黑木耳种植户1000余户,年创产值50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700万元,成为怀化市成长最快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被称之为“春和现象”。公司董事长肖喜林告诉记者,创造这个“传奇”的,是公司建立的“懒人农业”发展模式。
科技解难题
2009年初,湖南天几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喜林回乡投资,了解溆浦出台的一系列发展现代农业的优惠政策后,和屠克强、田三红等人一起,注册成立了春和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主要发展黑木耳种植经营。
当时,国内黑木耳主产地集中在东北及北方其他地区,南方只有云南、福建等地有小规模栽培。为了让黑木耳在溆浦山区安家落户,2009年3月,春和公司组织技术人员从外地引进菌种,并在溆浦县卢峰镇等地进行试种。成功后,2010年准备“大展拳脚”,可由于技术不够成熟,菌包发生污染,导致黑木耳大面积坏死,公司损失400多万元,几近破产。
正当公司一筹莫展时,溆浦县委、县政府通过努力,联系上了全国食用菌协会的专家,并了解到山西广灵县政府顾问柳盘山是国内黑木耳种植权威。春和公司管理层把柳盘山请到溆浦任技术总监。
柳盘山对溆浦的地理环境进行了一番深入调研,他发现导致黑木耳菌包坏死的主要原因是山区湿气重,容易产生其他病菌,使菌种繁殖乏力。为突破黑木耳菌种在南方山区繁殖关键技术,柳盘山带领春和公司技术团队,多次试验、试种。2010年11月,终于研究出“雪之峰”黑木耳新品种。其菌种由固态变为液态,大大提高了抗杂能力,可在短期内大量繁殖同种源菌,使“黑色花朵”在溆浦山区遍地开放变成了现实。
公司担风险
由于有过失败经历,春和公司进行大面积推广时,很多种植户虽然看中黑木耳种植前景,但担心有风险。为打消他们的顾虑,公司决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公司提供关键技术,与各合作社集中制包、消毒、接种、养菌,最后将长满菌丝的菌包分发给农户种植。农户只需做好田间培管,无需承担种植技术风险。公司还与种植户签订技术风险责任合同,如因菌包质量影响农户收成,将按每亩5000元标准给予赔偿。
为改变分散种植难以管理的状况,春和公司在发展种植基地时,选取当地有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人作为带头人,并把他们发展为公司中层骨干,帮助他们成立黑木耳种植合作社,实现规模种植。龙潭镇金塘村村民唐大稳,在公司支持下,成立了龙潭镇春秋黑木耳种植合作社,2010年种植黑木耳5.8亩,赚了8万多元。现在,其合作社会员已发展至邻近的金牛、金燕等5村70多户,种植面积达160多亩。
虽然黑木耳种植“风险小,赚钱快”,但前期仍需每亩投入近2万元。一些边远山区百姓,由于缺乏资金,对种黑木耳“敬而远之”。为此,春和公司与县农业银行联手,以公司资产作抵押,用产业带动、共同发放管理“三农”贷款模式,为困难的种植户每户发放3万元小额贷款。同时,与种植户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没有了资金压力,解决了销售之忧,农民种植黑木耳的积极性高涨。龙潭镇太和村50多岁的残疾人张学美也种了1亩黑木耳,去年收入过万元。
农民管收成
“菌包摆好后,我们就只等着收木耳了。”黑木耳种植大户张求铁介绍,春和公司发展的种植户都是“懒人”,种黑木耳除了需要整地、摆放菌包外,其他时间大家都歇在家中,只等着采收。
为保障种植户收益,春和公司还制定了一系列种植和培管制度,并为每个种植基地培训了一名管理人员,由公司技术团队负责业务指导。同时,为基地配套专门的浇灌系统。菌包下田后,种植户只需按照天气情况,及时打开种植基地的电排,对菌包进行喷水浇灌,无需除草施肥。在龙潭镇太和黑木耳种植基地,67户种植户还把菌包浇水工作以每亩200元的价格承包给了村民张学修,自己当“甩手掌柜”。张学修说,勤快点的种植户平时也只到基地了解黑木耳生长情况,采收时合作社会统一“发号施令”,省时省事省心。
“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肖喜林告诉记者,“懒人农业”发展模式受到黑木耳种植户青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黑木耳种植与水稻种植相结合,让水稻收割后的“空当”变成农民致富的“黄金期”。
肖喜林信心满满地介绍,“懒人农业”发展模式的成功,让黑木耳在南方山区实现规模种植有了可能。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到2014年,在溆浦及周边地区建立60个菌包生产分厂,扩大种植面积3万亩,实现年产值30亿元,带动农民年增收8亿元。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