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长假,广西柳州市的居民估计过得并不安心。
1月15日,广西宜州市环保部门调查发现,龙江河水体遭受严重镉污染。26日污染水体进入下游柳江系统,27日柳江上游河段镉浓度超标达5倍。受此影响,1月24日晚间至25日,柳州市的多个超市发生抢购瓶装饮用水事件,柳州市委、市政府甚至发出“打响柳江保卫战”的动员令。
无疑,柳江镉污染事件,又是一起极度恶劣的环保事件。然而,令人尴尬的是,这起肇始于1月15日的恶性环保事件,直到春节之后的1月26日才被公众广泛知晓,更多的信息才逐渐披露。换句话说,龙江镉污染事件,被捂了多日的“盖子”。
让人感到蹊跷的是,这场事关多个城市,甚至引起邻近省份担忧的污染事件,却至今没能认定污染源。污染事故发生后,河池市应急处置中心透露,污染源来自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但3天之后,该处置中心又称,由于岩溶地貌等多方面原因,污染源的最终确定遇到不少难题,污染源仍需进一步排查、确定。几天之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召开的新闻媒体通气会通报,目前已对涉嫌违法排污企业的7名相关责任人依法刑事拘留。
也就是说,在一江清水被污染半月后,相关部门撂给公众的依旧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答案。
发生如此严重污染事件后要探清污染源头、认定责任都如此的复杂,那么可以肯定,相关地区的环保监管部门平时对企业的监管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由此类推,既然一些不法企业可以通过地下溶洞、地下河等等方式去污染水源,那么这个地方是否还适合发展这个类型的工业呢,着实值得怀疑。
广西镉污染,绕得开春节,绕不开人心。只能说,从一起污染事件演变成一场城市水质保卫战,是麻木,是利益,抑或是渎职让企业负责人、某些官员在当初没有作为。
水是生命之源。一旦水资源受到污染,则人类只能成为重工业GDP发展下的标本。对这样一个重大的、跨地域污染事件,显然不能仅仅追究排污企业的责任人。在全力治污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继续调查,查清是否存在瞒报、渎职等情形,对各责任方及时依法追责,同时建立跨流域防污、治污的常态机制。
不还公众以生态权,则水污染悲剧难止。
来源:湖南日报(评论员 欧阳金雨)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