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的动力在哪里
以湖北之竞进服务全国稳中求进大局,动力在哪里?
动力来自全省上下追求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坚定信心。
开年以来,“抓作风、抓环境、抓落实、促跨越”、“重大项目建设年”等7项专题活动齐头并进,全省形成了强大的发展气场。
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991.5亿元,同比提高16.1%,为近五年来完成投资进度最快的一年。天河机场三期、通用汽车武汉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加快建设。前11月,全省新开工亿元项目同比增加1256个,完成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全省投资平均水平68.7%。
动力来自扩大内需的内生渴求。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也是当前稳增长的着力点。11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2%,高于前10月增幅0.3%。除吃、穿、用类商品外,旅游消费成为新亮点。今年国庆期间,我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10.53亿元,同比增长六成,再创新纪录。
动力来自不断调整优化的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日益协调。前11个月,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0.2%,快于重工业8.3个百分点。重工业中,六大高耗能产业增速同比回落3.1%,所占比重由33.1%降至31.4%。创新驱动力快速增强,前11个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581.84亿元,增长7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43.1%。
动力来自练内功克难关的市场主体。
中建三局、三环集团、中交二航局、湖北能源集团等企业,或开拓目标市场,或抢占资源高地,或突出绿色转型,在寒流中艰难地争夺利润空间。前11月,国有企业利润降幅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收窄26.6%和3.5%。
在重商文化的浓厚氛围中,一大批市场主体茁壮成长。前11个月,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9.79%,其中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增长34.78%和15.1%。
动力来自日益协调的区域经济。
“一主两副”中心城市继续引领全省发展,一批新的增长点正在涌现。武汉、宜昌、襄阳入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位次均有大幅上升。多数市州投资增幅超过30%。镇域经济发展速度全面提高,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增强,大冶跻身全国县域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