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建筑再生的“人文”
民俗文化展示基地的功能已见效应,拉洋片、变戏法、演皮影、冰雪绣等民俗艺术都在这里复原和再生。影视基地的功能也让老哈尔滨故事得以流传。
“城市客厅”的修缮工程虽没完工,却已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市民。一些已摆有展品的民俗文化展厅每天都接待来哈尔滨避暑的外地游客。哈尔滨独有的民俗工艺品因游人的口口相传得以扩大影响。
7月28日,在南三道街的哈尔滨民俗艺术品展厅里,四位台州游客看到展示的冰雪绣品后爱不释手。冰雪绣的作者王微说,她的绣品都是索菲亚教堂、冰上俱乐部、雪乡等家乡的冰雪景观。以前由于没有一个展示的舞台,冰雪绣并不被人认识,自从在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展示后,得到了国内外很多游客的喜爱,一幅绣品还被相声名家师胜杰用书法作品交换,还有大量的日本、韩国、港澳游客向她订购绣品。
道外区的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虽然面积很大,但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及其承建单位好民居建设投资公司都本着“入驻”的必须全是精华的原则,让这个“客厅”展示给“家人”和“客人”的必须全是最具有哈尔滨文化底蕴的精品。市文联相关人士介绍,现在正在此展出的哈尔滨民俗艺术品,是在216位民间艺术创作者的3.6万多件艺术品中精选出的41个艺术类别的371件作品。其中不少是获得了国家山花奖的作品。目前已展示了7个月,接待了无数国内外的旅游团及30多个招商引资和政府考察团体,对于宣传、推介哈尔滨民俗文化起到了很大作用。
“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的复原与再生给了深入挖掘老道外民俗特色一个契机和承载的空间”,道外区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介绍,老道外是哈尔滨民俗文化的发祥地,拉洋片、变戏法、演杂技、演皮影、说书唱戏……成为老道外独有的民俗文化特征。今年在中华巴洛克保护街区内举办了首届“哈尔滨中华巴洛克民俗文化节”,就将民间的特色文化进行复制、放大,用民间民俗文化再现繁华老道外。
这样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客厅”也被一些剧组看中。“就在一期工程完成时,道外区中华巴洛克保护街区就成为了影视基地。”道外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说,目前已有《我的兄弟姐妹》、《伸出你的手》、《功勋》、《大掌柜》等20余个电影、电视剧及新闻专题片剧组到这里进行拍摄。一般都是这些影片制片人通过媒体网络,发现了这块影视拍摄“宝地”,便专程来到道外区委宣传部,研究拍摄的选址及相关拍摄事宜,宣传部也积极配合拍摄工作,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全国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
同时,随着对历史街区文化内涵的提炼及影视作品的拍摄,一些城市的“历史记忆”被唤醒。像南三道街43号“天棚大院”里粮食期货交易的场面、大院里“康德”选妃时落选的“诸姑娘”的故事,以及德新池浴池当年鸣响汽笛招徕顾客的情形等等都又开始被老年人讲述、被年轻人流传下去。
来源:哈尔滨日报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