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在首届“哈尔滨中华巴洛克民俗文化节”上拉洋片表演。
“最哈尔滨”的一面
拴船环一类的建筑纹饰是哈尔滨中华巴洛克独有的。文化保护街区更新工程要抹去这些“哈尔滨特色”上的尘埃,让更多的人看到历史的本色。
“到道外区靖宇街两侧的小巷子里看哈尔滨特色大院。”在中华巴洛克保护更新工程还没开始时,这里就已被众多驴友传播。在各个旅游论坛上,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建筑群的提及频率几乎与中央大街媲美。被网友称为到哈尔滨必看景点。虽然没有一个网友能说清楚它的历史,但他们仅从直观上认定,这里具备别处没有的“哈尔滨特色”。
“不仅有只有哈尔滨的建筑上才有的纹饰,而且还带着这个区域的特点。”康鹏说,比如说在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建筑群上常见一种上面是一个圆环、下面有三条垂下来的竖线图案的纹饰,就是其他城市的类似建筑上没有的。这种纹饰叫什么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从直观上看它是栓船的环,下面是船绳。因为道外区靖宇街临近松花江,所以建筑上才频繁地出现了这种纹饰。
“中央大街上的欧式建筑是一种官府式形制,是地道的欧式风格。当时,居住在道外区的一些做买卖的人到中央大街看到这种欧式风格的建筑后,回来模仿这些欧式建筑符号,把它们用在了自家盖的房子上。”康鹏说,他们模仿的欧式符号还是很像的,比如都用了欧式建筑经典的三段式比例划分,即楼房由正面看上面有房盖、下面有座再加上中间部分的三部分构成。也用了一些西洋的柱饰。但同时,盖房子的人又根据自己的审美来修饰自己的房子,比如用栓船环、蝙蝠、葡萄的纹饰,还有四合院的形式。在西洋化的外表下,院子里都是中式的,如木回廊、木格、雀替。所以,虽然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地也有中华巴洛克式建筑,但由于都是私人建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所以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带着强烈的哈尔滨色彩,堪称中华巴洛克式建筑的代表作。
对于民间的这种建筑形式大家称其为中华巴洛克,其实是一种民间的通俗叫法,并不是建筑学上的专有名字。建筑学上认为它是一种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折中主义的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
另外,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建筑的功能特点是下商上住、前店后厂。即下面是商店、上面是居住场所,前面是商店、后面是工厂。由于哈尔滨近代史上,民族工商业都在道外区靖宇街两侧聚合,每一户业者盖房子时都互相参照,于是形成了道外区西起景阳街、东至十四道街、北起北环路、南至南勋街如此大范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
在各种官方和民间的哈尔滨介绍中,哈尔滨都被冠以“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名。市内建筑中西合璧,格调鲜明。如果说以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为代表的地道的欧式建筑,是“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代表者,那由民间自发创造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则展示了哈尔滨历史、建筑的另一面。是上个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以及民族资本蓬勃发展的历史鉴证。
道外区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在这些建筑上繁杂的图案现代工人已经做不出来了。康鹏说,现在是工人,以前是工匠,那些手艺已经失传了。所以我们要让这些建筑保存得更久,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