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廊乡党委书记袁坚雄说:“那时,村民全靠吃国家定销粮度日,村级集体收入为零,村干部没有什么待遇,谁也不愿干。”
近年,白廊村相继发展养猪、养鱼、种果、农家游四大支柱产业,涌现一批专业大户,协会组织应运而生。村党支部书记兼养鱼协会会长何赛跃告诉记者,到去年,村集体收入已有近50万元的“家底”,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000多元,被湖南省委评为“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单位”。
州门司镇黄旗洞村前几年还是典型的用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的“三难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万元。2005年,这个村结合换届,推行“1+2”模式,各项工作的被动局面迅速改观。在村党支部的领导和村经济联合会的带动下,村人均收入大幅增加,25户贫困农户全部脱贫。
村党支部和村干部转变工作重点,站到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沿,夯实了基层组织的物质基础,有效推动了农民增收。资兴市经管局副局长陈昭平介绍说,2006年,资兴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已彻底消灭集体经济空白村,人均纯收入已由2002年的3554元,增加到了5198元。
资兴市一些干部认为,“1+2”模式找准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强化了村党支部对农村工作的有效领导,解决了农村普遍存在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问题,破解了村党支部发挥核心作用这道难题,实现了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
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何泽中说,通过这一方式整合组织资源,较好地实现了村党组织领导核心权、村民民主自治权和经济组织经营自主权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人力、经济、土地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民自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来源:新华社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