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港深沪综合经济竞争力最高
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在京联合发布2013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蓝皮书显示,在2012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中,香港、深圳、上海位列前三。
综合经济竞争力:
港深沪位列前三 中西部城市普遍靠后
这本名为《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新基准: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理想城市》的报告,首次使用全市客观数据,对2012年中国两岸四地293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287个城市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指出,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由经济增量指数和效率竞争力指数组成。2012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台北、广州、北京、苏州、佛山、天津和澳门。其中,港澳台地区占3席,东南沿海城市占5席,环渤海地区占2席,而广大中西部地区没有一个城市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10强;进入20强的中西部城市仅有武汉和成都,而西北地区排名最靠前的西安仅列第36位。可见,区位优势对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十分明显。从城市的行政等级来看,特别行政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要明显高于其他地级城市。
蓝皮书还对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排名,2012年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澳门、杭州、青岛、无锡、济南。和综合经济竞争力一样,仍是港澳台地区、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三分天下。
宜居城市竞争力:
港澳两地居前 西部地区整体偏低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指出,香港、澳门、无锡、常州、珠海、苏州、威海、海口、镇江和中山等10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水平最高,成为本年度全国宜居城市10强;黑河、佳木斯、商丘、庆阳、天水、伊春、绥化、昭通、定西、陇南等10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水平最弱,成为年度全国宜居城市的末位10强。
蓝皮书称,为了更好地观察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的区域差异,将五大宜居竞争力级别的城市按照区域进行再次分类。从城市区域分布上来看,除香港、澳门外,前48位城市中,东南地区城市占据了28个席位,环渤海和中部地区分别有10个和6个城市,东北、西北、西南三个地区的城市数量均在3个以下,宜居竞争力最好的城市在东南地区呈绝对集中的分布态势。在排名250名以后的宜居竞争力差城市的区域分布,几乎完全集中在东北、西北和西南三个地区。
蓝皮书显示,在宜居城市竞争力好、一般和较差三个级别上,中部地区都具有分布集中的相对优势。此外,如果从六大区域的视角来审视宜居城市的级别分布,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城市宜居水平的数量分布呈“好多差少”的倒三角形分布,西北地区城市宜居水平的数量呈“好少差多”的正三角形分布,东北、西北和西南三个地区则呈一般水平多两端少的纺锤体形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