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中国在线  >  归档  >  贵州  >  贵州文化

手工艺人的坚持

一块和19寸电脑屏幕差不多大小的手工编织蕾丝需要手工艺人在每天工作12到14个小时的情况下坚持一年才能完成。而卖了它却未必足以支持手工艺人一年的生活。那是什么让这些手工艺人在坚持如此耗时的创造呢?

铜仁:不断壮大的苗绣产业

自2006年以来,铜仁市就挖掘出一大批传承民族文化的民间艺人。在本次“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的贵州精品馆中就展示了铜仁市选送的44件(套)作品。

贵州苗族妇女:手工编制的世界文化价值

散布在贵州省的各个少数民族村寨中,一代代少数民族妇女传承着祖祖辈辈的民族手工艺,将慢慢淡出人们视线的传统技艺——蜡染、织锦、刺绣等以新的方式,赋予其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后推向世界。

贵州施秉:世界自然遗产提名是自然的馈赠

一直以来,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的北部的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施秉喀斯特都因其“雄、奇、幽、秀”自然美特征广受各地游客的喜爱。

世界聚焦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

近年来,“多彩贵州”的旋风席卷世界,贵州的民族工艺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让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走向国际是当前贵州所面临的问题。

舞台剧《银•秀》拉开第五届贵州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序幕

10月18日晚,第五届贵州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大礼堂的拉开帷幕。

电影《黔东烽火》铜仁德江开拍

10月20日,国内首部以枫香溪会议为背景的电影《黔东烽火》在铜仁德江举行开机仪式。

第五届贵州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10月18日至28日在贵阳举行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于在贵阳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倍受全省各族人民关注的第五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将于10月18日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大礼堂的拉开帷幕。

濒临消失的侗族传统艺术

居住在贵州省内以传统民族文化闻名的侗族这一少数民族的历史可追溯至几千年前,侗族人民手工制作的民族服饰被视为其传统艺术的象征。秋初来临,侗族妇女就要开始为服装制作专门的布料。从挑选棉花、纺纱、编织、染布到锤布,她们一共要花11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全部工序,其中还包括要缝补和刺绣,所有工序都是手工完成,而正是因为制作工艺繁杂,使得当地许多年轻女孩都无意学习这门手艺,只有极少数人愿意传承,令这一传统艺术几近消失。

贵州镇远:“悬红”10万征集“软文化”

已有2200多年历史的国家重点历史文化名城——贵州省镇远将于9月24日至11月3日开展贵州•镇远古城形象标语、吉祥物及宣传语征集大赛,“悬红”10万元面向全球征集优秀作品。

葡萄酒文化系列活动:中国黔菜将邂逅世界美酒

以酒为煤,以文会友,将文化创意与酒类产品相结合,在第三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即将召开之际,一场葡萄酒文化系列活动成为其中亮点,将于9月9日-12日在贵阳举行。

中国名家书画拍卖会25日在贵阳开槌

中国名家书画拍卖会8月25日将在贵阳市凯宾斯基大酒店举行。这次拍卖的作品共199幅,除了有韩美林、程十发、沈鹏、李苦禅等中国大家之作外,也包含了刘知白、宋吟可、杨长槐、鲁风等贵州知名书画大师的作品。

全国书画名家贵州义卖 支助建立留守儿童中心

“为了山里的孩子,关爱贫困山区留守儿童”慈善拍卖会日前在贵阳举行。12位来自北京的著名书画家现场泼墨,义卖书画作品,所得善款将用于支助贵州省建立“留守儿童自立自强中心”。

贵阳教育重点推进“113”工程

贵阳市在启动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中,将统筹安排公办民办教育,坚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就近入学,高中主要在城区和县城布局。贵阳市民办教育发展实现以下突破:实行民办教育评估分级管理,将民办学校按优质、优良、发展、限制等四级进行分级。

贵州六盘水:官员赴渝“卖”气候

“不卖煤炭卖旅游。”在全国一片叫热之际,贵州六盘水依托夏季平均气温19.7摄氏度的优质气候,做起了旅游业文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众怒 入侵
图解:全面“营改增”进入倒计时 央行发布2016年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独家:中国日报网2015年十佳华语电影出炉 会在火星种土豆的学霸并不多 理工宅男仍然槽点满满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