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六盘水市区的明湖湿地公园成为了市民和游客的好去处。
长角苗是世代居住于六盘水境内的一个苗族分支--因其独具特色头饰而得名。
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腹地的六盘水市在过去一直以丰富的矿产资源而让人熟知;“西南煤海”、“钢城”也成为了这座城市在留给人们心中的唯一的形象。然而,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新的转变正在这座城市悄然兴起。
初次行走的六盘水市区的街道上,整洁干净的马路让人感觉到自己似乎到了江南的某个小城,丝毫没有印象中煤矿城市应有的漫天尘土。就在我们感到惊喜和疑惑时,同行的向导苏相给我们带来了解释。
“作为一个矿产资源性城市,六盘水在2004年以前环境十分的恶劣。就连本地人都开始无法忍受这里的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他说道。
苏相解释说,六盘水环境的恶劣源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由于对煤炭无序开采,境内小煤窑比比皆是,而这些煤窖大多采用土法炼焦,对六盘水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六盘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黎告诉记者,六盘水是一个在中国早期三线建设大背景下诞生的一个资源型城市。数十年来煤矿产业的发展是这座城市唯一的主题。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态环境理念的深入,六盘水这座城市走到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十字路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2004年起六盘水市决定以自身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为契机,从一个依靠资源的煤矿型城市向一个经营气候的休闲型城市转型,改“煤都”为“凉都”。
据当地气象局统计,六盘水夏季平均温度是19.7摄氏度,全年凉爽舒适天数达223天以上。
“在六盘水,很多孩子不知道凉席是什么样子,夏季的空调派不上用场,最热的天睡觉也得要盖被子。人们从感官上随时能体会到六盘水夏天的舒适。优越的气候条件也成为了六盘水除了盛产煤矿以外又一张响亮的名片”李黎说道。
2005年,中国气象学会在北京组织国家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对“六盘水·中国凉都”进行论证。专家一致认为,六盘水市夏季有着“凉爽、舒服、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的气候特点,可称为“中国凉都”。这也使得六盘水也被称作中国第一个以气候命名的城市。
然而气候不仅仅是六盘水在向休闲旅游城市转型所具备的唯一要素,与贵州的其他地区一样。六盘水市同样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资源。
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的梭嘎镇,居住着一个古老神秘的苗族分支——长角苗。这个拥有着大约4000人口的民族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知道一个名叫直到挪威人约翰·杰斯特龙来到这里,并由此通过中国和挪威政府在此地联合建立了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中国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才逐渐的将这个隐居的民族引入人们的视野。
现如今,梭戛生态博物馆成为了六盘水旅游的又一个好去处。在这里人们不仅能亲身体会到长角苗如今的生活现状,还能在博物馆中完整的了解到这个时代隐居在海拔2000米大山中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据博物馆管理人员介绍,每年来到这里参观的游客现在正在逐年增多,其中不乏来自海外的国际游客。
“和贵州的其他地区相比,六盘水的境内并没有太多知名的旅游景点和景区。但是气候和环境优势让六盘水的休闲旅游具备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六盘水市旅游局副局长樊勇介绍道。
樊勇用数据进一步解释了六盘水近年来旅游产业的发展:2013年8月,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六盘水召开。“我们最早提出了128个旅游投资项目,涉及到600多亿元,最后获得了99个项目,总共200多亿元的项目建设,几乎都是围绕着‘中国凉都’的品牌。”樊勇说。
就在今年十一黄金周,六盘水市接待游客53.79万人次,旅游收入3.16亿元,其中省外游客占了多大多数。
谈及发展困难和瓶颈樊勇认为交通是制约六盘水旅游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六盘水境内景区分散,仅能依靠依靠省道以及县道了抵达,这给旅客游玩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此,六盘水正在和大力修建旅游道路,同省会城市贵阳的高速公里也将在年内通车。
此外,六盘水市的机场也即将投入使用,那会吸引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游客,现在到六盘水旅游度假的大部分游客来自四川和重庆。他补充说道。
“除了旅游景区,我们还引进了像奥特莱斯这样的知名品牌,让游客在享受旅游乐趣的同时也能体验到购物的乐趣,真正的把六盘水打造成一个宜居宜游的休闲型城市。”李黎说道。(记者 赵凯)
编辑 黄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