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义务教授苗族语言 76岁苗族老人的文化苦旅
云南省寻甸县七星镇必寨村委会窝子田村居住着一位苗族老人马慧成,如今已76岁高龄的他在村里开班授课,传习苗语苗文。从水利工作者到公安干事,再到公社特派员专司民族事务,几经挫折和风雨,马慧成却一直坚持梦想——传习苗族文化语言。15年来,他坚持免费授课从未间断,虽然面临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但他梦想依旧……
苗家走出个“文化斗士”
从寻甸县城出发到七星镇,再沿山间公路开车行驶约30分钟,就到了窝子田苗族村,笔直高大的两排松柏立在村口,迎接远方的客人。
马慧成穿着一套艳丽的苗族服装,身材矮小,但很壮实。他家大门上镌刻着一副汉语和苗文的对联“开门迎贵客,进门学苗文”。
“苗族文化博大精深,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已经不识苗文了。”见到记者,马慧成忙不迭地介绍起他的经历和他钟爱的苗族文化。1956年,高小毕业的马慧成才19岁,但已经是村里的“文化人”。当年,他只身一人从寻甸水利局到曲靖地区从事水利工作,开始了异乡打拼。他说:“走出去以后才知道,自己懂的东西很少,很多苗族文化也没有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和喜欢。”因此,马慧成有了整理收集、传承苗族文化的梦想。无论做什么工作,他都坚持学习苗语,研究苗族的历史文化,76岁的他还能将《赞美诗》和《新约全书》一字不差全文背出。
义务办起苗语课堂
在马慧成家新盖的两层小洋楼,二楼一个房间摆着简易的玻璃展示柜,三四条条凳放在屋子正中间,墙上一块普通的磁黑板写着一行苗族文字。“这就是我上课的地方,简陋了点,但村民们都爱来。”马慧成介绍说。
窝子田共有25家苗族人家,因为平时都忙于生计,没有固定的时间学习苗文,所以马慧成每年农闲时节和学生寒暑假期间才开班授课。只要一开课,村民们都会来,无论男女老少,大家的学习兴趣都很浓。村民们都说:“我们会说苗话但不懂苗文,毕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应该好好学习,一代代传下去。”马慧成从最简单的字母开始,一遍遍地教村民们读,手把手地教大家写。如今,苗语课堂已经开办了15年,每年至少有2期专门的培训,窝子田村民在这里不仅学到了正宗的苗族文化,还成了民族传统继承人。
“除了上课,村民们只要有空,都会来看报看书。”15年来,马慧成一直坚持收集各种关于苗族文化的书籍、新闻报道、学术期刊。在墙角几个破旧的陈列柜里,历史书籍、教材资料、宗教书籍一应俱全。一张张陈旧的书稿,泛黄的照片,记录了苗族人的生活,讲述了一个个动人故事。免费的学堂让马慧成看到了传承苗族文化的希望,用他的话说:“这是让更多同胞掌握苗语苗文的平台,也是实现梦想的舞台。”
为了这份坚守,马慧成一边自学,一边研究适合村民的教学方法,通过传唱等音乐形式,教大家记住苗文。饭后,村民们只要能聚在一起,马慧成就会唱起著名的古老叙事长诗《昭蒡俭和高帕施》,和村民一道体验苗族的凄美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