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时间,学生们在爱心人士捐建的图书馆中阅读。
作为一名业余作家,杨元松长期以来鼓励学生们通过坚持写日记来树立自己的信心和表达内心的情感。
杨正兴今年13岁。和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的许多同龄人一样,由于营养不良,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了不少。杨正兴的母亲在他四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他的父亲则在浙江的建筑工地打工,由于路途遥远,每年只回一次家。杨正兴和爷爷奶奶及弟弟一块生活,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成为了家里面的主要劳动力。除了每天和爷爷在玉米地里面劳作以外,他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他都会把它们写在日记本上。
“这就好像有个人可以倾诉一样。”杨正兴说道。“比什么都埋在心里舒服多了。”
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初步统计,截止到今年5月,全国共有超过6100万留守儿童。这也就意味着每五个中国孩子中就有一个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成为留守儿童。
在经济相对落后、外出务工的壮劳力更多的中西部地区来说,留守儿童的比重更高。据统计,贵州省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40%。
数量尽管巨大,却没有人真正了解这些孩子的生活状态。直到去年一月《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的书问世的问世,人们才第一次走进了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
“人们过去对留守儿童的看法过于刻板,只看到了他们生活在贫困和孤独之中。大家普遍认为这些孩子需要的仅仅只是吃的和穿的,但是事实上远非如此。”该书的发起者及编写者杨元松说。34岁的杨元松在万峰湖镇茅草坪小学担任语文老师。今年9月,他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国最美乡村教师”。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收录了26个学生所写下的220条日记、12封写给父母的信以及21张照片,讲述了了留守儿童的快乐和悲伤,坚强与脆弱。
杨元松所在的小学有74名学生,其中44人是“留守儿童”,占了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他们里面的许多人由于与父母和外界的联系太少,缺乏自信,与他人沟通都成为障碍。
作为一名业余作家的杨元松一直鼓励自己的学生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希望借此建立他们自我表达的信心。2010年贵州省大旱,由于学校有水井,杨元松起初并没有太过在意。但一名名叫杨海叫的六年级学生开始每逢周二和周四就请假。杨海叫的父母都在外打工,留在家中的是年幼的弟弟妹妹以及生病的奶奶,她是家中唯一能挑水的人。
杨海叫之后在日记里写下了独自一人背着25公斤重的水桶回家的艰辛,回家路上摔倒后的疼痛,以及为了不让奶奶担心而忍住不哭。
作为一个苗族孩子,杨海叫直到四年级在学会如何用汉字书写。可是她此刻的笔触却深深打动了杨元松。
“我完全被震撼到了。我想这就是表达的冲动。”杨元松说道。
同样的力量开始出现在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日记中。这种力量所带来的强大震撼让杨元松产生了分享的念头,希望能够有更多人能够看到这样的一种精神。他开始了搜集日记和寻找出版商。
“我答应孩子们会出版一本关于他们的书,但他们都不相信。”杨元松回忆道。“他们的反应让我更加坚定。我想为他们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见证一个人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想让他们知道梦想的力量。”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杨元松知道梦想的力量有多么的强大。在他从教师中专毕业之前,他曾因为家庭贫困辍学13次,但他却认为自己是幸运的。
“我一直以来都热爱写作并且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作家。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就特别呵护我的梦想。现在轮到我为我的学生们做同样的事了。”
为了出版这本书,杨元松跑遍了北京和上海,总共被拒绝了10次。最终在2012年初,他终于和一家苏州的出版商签订了合同,首次印刷发行了共15000册。然而光是在上架的头几个月,《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便售出了超过10万本,杨元松的学生们也因此得到了补助。
这本书向学生们验证了梦想的力量,同时也让他们打开了眼界,看到了新的梦想。
杨元松说:“部分孩子没有自己的梦想,因为他们不知道有这么多职业的存在。随着与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爱心人士的接触,他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产生了自己的梦想。”
尽管如此,杨元松对目前外界给予学生的关注还是持谨慎态度。“我们成年人背后位他们做什么都是我们背后的秘密 别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很可怜 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很棒 而不是可怜虫,不要去围观他,伤害他。”
“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生活的主旋律,让他有个特别喜欢的事情,不管是运动还是手工,让他有展示和获得掌声的机会。与此同时他们需要一个倾听者,一双能紧紧伴随他们的眼睛,对他的每一个进步 都有人及时肯定。目前学校资源有限,我们还不能为每个学生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们需要寻求外界帮助的地方。”
杨元松目前正在为《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第二册做准备,预计将于明年年初出版。
英文原文见中国日报11月12日20版
http://www.eguizhou.gov.cn/2013-11/12/content_17097660.htm
(记者 孙元青 赵凯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