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贵州乌蒙山区农民的“生态试验”

2013-07-03 15:03:24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绿了山梁,富了腰包

——贵州乌蒙山区农民的“生态试验”

71岁的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依旧保持着20多年来养成的习惯,经常步行3公里到海拔2300米的山上,去看看他常说的“我们海雀这片林”。

贵州乌蒙山区农民的“生态试验”

海雀万亩林场。

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华山松林,1.2万多亩林地覆盖了海雀村的几十个山梁。文朝荣走进密林深处,像走进自己家里。“我们海雀这片林,从一抱一捆的小树苗长成现在水桶粗的大树。20多年,山都跟着‘长胖’了。”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是乌蒙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世居着200多户彝族和苗族群众。“海雀”在当地的彝族话里意思是“海一样大的湖”,本应是如此诗情画意的地方,在20多年前却是一片“沙海”。

和所有喀斯特山区一样,海雀村的山梁保不住土、关不住水。文朝荣1985年当上海雀村党支部书记,他说,那时山上不仅没有树,长出来一点草就被村民的牛羊吃掉,风一吹黄沙漫天,雨一下泥沙俱下。

“春天的大风把泥巴都刮跑,石头露出来。”村民文正友说,有时候雨下大点就造成泥石流,有一次亲眼看着自家的几只羊被冲走。

山上没有树给村民生活带来极大困难。“不要说修房子的木头,就连搭屋顶的树杈杈都要到12公里外的地方去找。山上水也没有,背水要走2公里。”文朝荣说。

海雀村民下定决心改变这样的状况。1987年冬天,文朝荣开始带领村民上山植树,他们抱着一个朴素的想法:山上有林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

那是一个“早上上山天没亮,晚上回来月亮上”的火热的植树造林场面。300多名村民每天早上6点多就背着华山松树苗上了山,集体的地大家一块种,各家的地自己种。

文朝荣一家负责几十亩荒坡的植树任务。他告诉记者,村干部“放线”确定每棵树种下的位置,村民们根据“放线”挖坑,1亩地大概种160棵树。山上没有水和食物,吃的全是自己带上山,中午大多在山上烤土豆吃。

冬天的海雀村风雪交加,气温极低,为了种下一棵树,村民用锄头使劲敲碎地上的冰层,挖好树洞小心翼翼放下树苗。“干起活来身上不冷,就是手冷。”文朝荣说,大家会扯干草生上火,手冻僵了就去烤一下。

此后连续多年的冬季农闲时节,海雀村民都在山上植树度过,种了30多个山坡的华山松,光秃秃的山上第一次有了绿色的印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