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2008年被交通运输部列为部省共建全国农村公路示范工程点。4年间,总投资11亿元,建成通村公路5743公里,通村油路230公里,通乡油路314公里,实现了全市乡镇通畅率99.4%,建制村公路通达率96.8%,56%的行政村通客运班车。
万里农村公路破解了农民“出行难”,成就了农民开创美好生活的梦想。
部省共建书写铜仁交通新篇章
一组数据,记录着铜仁交通的落后:“十五”期末,铜仁国、省、县、村通车里程仅为10429公里,公路密度57.8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等级低、通达深度不够,严重制约铜仁经济社会发展。
2008年4月,交通运输部将铜仁地区列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公路示范工程点,下大力气支持当地农村公路建设。
短短一个月,在省交通厅、省公路局的大力帮助下,全市农村公路项目编制就绪。在激烈的竞争中,铜仁超前谋划,赢得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2008年4月,交通运输部实施的第三批农村公路示范工程,在全国14个示范点中,铜仁是贵州的唯一。
同年7月,工程全面启动实施。
铜仁市碧江区和平乡两河口村,摆渡是他们联系外界的唯一渠道。山里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外面的原材料运不进来,交通不便,让生产生活充满艰辛。
2009年1月,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到铜仁考察,望着两河口对岸的几十户人家,高宏峰指出,铜仁要以部农村公路示范点为契机,加速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争取在两河口上修一座桥,彻底解决山里老百姓的出行难题。
2010年5月,铜仁市碧江区清水塘到和平乡的山路改建完成,一年后,一座宽3米、长80米的钢筋水泥桥横跨两河口,连接沥青路。大山里的两河口人,彻底改变了摆渡过河的日子。
与两河口村一起发生变化的,是铜仁市2区8县169个乡(镇、办事处)的2800多个村庄。.
从2009年起,原铜仁地区以交通运输部第三批农村公路示范点为契机,掀起了全区农村公路的建设高潮。该地区采取“以管促建,以巡促廉”的工作方法,落实工程质量、进度、资金的监督措施,并按照“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不留死角”的要求,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区通村公路建设质量、安全、进度进行巡查,保证质量监督覆盖率达100%。
从路不通到路修通,从泥土路到沥青路、水泥路、沥青砂石路……在示范工程的引领下,在铜仁交通人的倾情奉献中,一条条农村公路环山绕水,通向大山深处的每一个村镇。
便捷交通开创美好生活
2008年至2010年,铜仁地区交通局争取示范工程总投资11亿元,建设通村公路5743公里,通村油路230公里,通乡油路314公里,实现了全区乡镇通畅率99.4%,建制村公路通达率96.8%,56%的行政村通客运班车。
如今,行走在铜仁的农村公路上,你会看见路边树立的蓝色公示牌,上面写着村路的管辖乡镇、养护责任人、养护管理单位、举报电话、养护里程等。
铜仁市公路管理处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铜仁抓机制,重长效,破解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不明确的难题;抓队伍,重素质,破解农村公路管养人员不到位的难题;抓投入,重保障,破解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不足的难题;抓管理,重督察,破解农村公路管养质量标准低的难题;抓宣传,重整治,破解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基础差的难题。“五抓五重五破解”的农村公路管养经验,使铜仁地区的农村公路基本做到了有路必管、有路必养,实现了常年养护和全面养护。
2007年、2008年、2009年,在贵州省的年度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比中,铜仁先后获得第三名、第二名、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0年12月,省“建、管、养、运”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现场总结大会在印江自治县召开,推广铜仁经验。2011年2月,在交通运输部召开的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铜仁经验”闪亮登场。
交通大变迁助推大跨越
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铜仁交通人也在不断关注着交通变化给群众带来的新的出行需求,并不断给予满足。近两年来,随着一条条农村公路建设完工,一个个风格独特、样式新颖的候车亭,陆续出现在各条村路上,一辆辆客运班车,经由候车亭连通城乡,让铜仁的老百姓安全进城,顺利回村。
铜仁地区不断创新客运模式,在开通传统班线的基础上,根据群众出行实际,围绕沿线学校、自然村落、医院、集市等布局,开行隔日班、周末班、赶集班、学生班、事务班等。
据统计,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铜仁市目前已发展清香型烤烟70万亩、生态茶100万亩、油茶100万亩、优质水稻200万亩、优质生猪500万头等,文化旅游产业更是异军突起,2011年全市接待旅客超过1500万次。
农村公路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各条连接区内外的大交通建设也不甘落后。
2010年月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建设杭瑞高速公路铜仁段。杭瑞高速公路过境铜仁,改写了铜仁公路没有国家级大项目投资的历史,使铜仁交通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局。(马仲星 杨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