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培育“民族团结”的良壤
4年前,马萍还住在甘肃省兰州市广河县的穷山沟,现在她和她的家人都住在南宁市中华中社区的三居室平房里,月租100元。而且她九岁的弟弟也被社区安排到南宁市华衡小学免费读书。
2010年,她在这里还经历了穆斯林教最大的节日“古尔邦节”。“除了南宁,全国不会有第二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聚居社区会举行‘古尔邦节’”马萍告诉记者。
这一切的由来,都得益于中华中社区于2007年“少数民族之家”的成立。
“自成立以来,‘民族之家’就努力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帮助少数民族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为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困难学生结对帮护牵线搭桥,并组织了少数民族夕阳红合唱队、戏曲演唱队等文艺队伍。”现任中华中社区的党支部书记谢华娟对记者说。
而成立于2009年9月23日的银海社区“民族之家”,在推进民族团结,共建和谐文明社区方面也同样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银海社区党支部书记李远萍一直声称银海社区“汉族在这里是少数民族”,因为在44775的社区人口数目中,35820人属于少数民族人员,占总人口80%。
银海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大人多难于管理。所以社区人员管理是李远萍最为头痛的问题,“我们只有24名协管员,加上全部社区干部,平均每人得管理300—400人。”她说。
银海社区以“民族之家”为龙头,着力创新教育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积极营造“民族之家”团结氛围,并开展结对帮护活动(一名党员与一名少数民族人员较朋友),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送去“民族之家”的温暖。“这样各民族融洽和谐的氛围得到进一步的显现,并且大大促进了社区安宁团结。”李远萍说。
来源: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记者 黄菲菲 实习记者 韦超江 )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