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南地区>广西>本网专稿
绿城南宁: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
2011-05-24 16:23:33      来源: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记者日前从广西自治区民委方面获悉,广西首府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现已达52万,占南宁流动人员总数的40%,且以年均4000人以上递增。

据了解,这些进城经商、务工的少数民族人员,数量庞大,民族成分多,居住分散,流动性强,情况比较难掌握,容易引发城市关系问题。

那么,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南宁,该怎样面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可能产生的这一系列难题?

“家”: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

2011年5月23日,记者跟随“民族团结南宁行”新闻采访团来到一家被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称之为“家”的服务机构。

2010年6月,南宁市民委根据该市越来越突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成立国内首家市级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中心。

同年11月份,该服务中心在南宁市西乡塘区建立了一条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创业街,并在南宁市一职校挂牌成立了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中心技能培训基地,在华强街道的大同二里、翠堤湾、石巷口建立了创业街,优先考虑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入街入市,并在个体工商户中建立了少数民族创业孵化站点,以及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群体中开展心理辅导。

这就是被国家民委高度肯定的广西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南宁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环——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中心。

据了解,该中心目前拥有工作人员19人,其中包括1名专职人员、14人领导小组(兼职)以及19名志愿者。在该中心的接待室里,共设有“法律咨询服务处”“劳动就业服务处”“卫生健康服务处”三处服务点。

“目前,到我们中心咨询、求助的多为年龄比较偏大的人群,一方面,我们会对无技能人员进行免费培训,寻找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对个体小工商户给予诸多优惠政策,比如减轻税负,优先入场,租金优惠等鼓励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创业。”该中心常务副主任莫永新对记者说。

截止2011年5月,该中心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提供优生优育服务5500多人次,提供就业帮助8430多人次,解决住房问题14700人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预算公开
>> 详细

各地新闻
伟大历程>> 详细
点击排行
  我国医改述评:"织起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
河南投票选举29名高官 开封市长书记双双换帅
 
视觉